[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304



【講次 0304  (2021/02/25 ~ 02/2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5-LL4 ~ P5-LL3 成就定學……心中亦有所憶持者。
【入門段落 第1冊 P126-LL4 ~ P127-L11 師父,還有一個問題......大體是這樣的。



   接著討論了一個持戒的正知、正念的問題。我們自己受了什麼戒律要知道——多少條?什麼樣的狀態下叫犯?什麼是根本墮?根本墮不能犯,犯了戒律就沒有了。戒律沒有了,還會有惡趣的果報,這個時候要懺悔。那麼行持的時候,正念就非常重要。

注意!在念頭的前面有一個「正」字,正念和正知通常都放在一起。仁波切會認為正念是很重要的。這個時候這法師說:「行持時是要把正念先提起來嗎?」我覺得其實他是知道的,有的時候到了自己的善知識面前,好像自己了解過的東西再問一遍、再確定一次。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我是有很多的,再問一次,再得到一次,會得到一次加持。 [00′58″]


  上師接著講——注意——正念要提起來。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正念很重嗎?正念飛過來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提起來?提東西,費力否?費力否?大力士提東西是不費力氣,但是力氣不足的人提一個重東西,他是會費力氣。當我們開始訓練力量,訓練不夠的時候是很費力氣的,所以一開始要提正念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乾提也提不起來,好像很重的樣子。可是正念又很重要,正念不提起來的話,連想都想不到。就是我們要去找正念,找到之後把它拉過來,把它拉住、提起來。 [01′54″]


  接著又說:正知也很重要!正知是什麼呢?新學員常常說:「正知是什麼、正念是什麼?」比如說上課的時候要專心聽,這是什麼?是正念嗎?然後你用你的注意力看:「我有沒有專心聽?」偶爾看一下,這什麼?正知,看你的正念在不在。正知是看著誰的?看著正念的。對不對?所以正知就是觀察,正念就是仁波切在這裡講了,好比《入行論》裡邊講的:你在打仗過程中要用的刀劍。這是比喻什麼?正念。劍要掉了之後,馬上要撿起來。正念就是這樣的,正念掉了馬上要撿起來。 [02′39″]


  《入行論》說:「戰陣失利劍,懼殺疾拾取。如是若失念,畏獄速提起。」來了,那個點來了!正念好像很重,提也提不起來,甚至找不到,那怎麼辦呢?如果正念掉了,就是這個寶劍掉了,怎麼辦呢?「畏獄速提起」,沒有正念會墮落地獄的!要去憶念三惡趣的這種痛苦,害怕墮落地獄,然後把這個劍提起來。

在戰場上寶劍要是掉了的話,要馬上撿起來,否則敵人就會趁機殺掉自己;正念也是一樣的,一旦失去,就必須要觀察到地獄乃至惡趣的痛苦,真的要能夠把這個心調整過來。你不願意提,不願意提,你怎麼說服這顆心呢?就要去想一想地獄的痛苦、三惡趣的痛苦。 [03′51″]


  想了一遍,那個心不理你,沒用!你再去深入地想。想到什麼呀?調整過來。就是對這個地獄、對惡趣的苦有感覺,感覺是什麼意思啊?就「畏」字,開始害怕!害怕然後就提正念了。這是不是一種調伏啊?說如果沒有正念,正知也是生不起來。有了正念,然後用正知來觀察做得對與不對,用它來分析。這是仁波切在解釋正知、正念。 [04′24″]


  這一段,我認為是非常精采的用功教授,諸位覺得呢?提正念,可能平常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好像很容易提的樣子,但是一旦自己被惹到了,就只想對眼前那個惹你的人發脾氣;提正念要忍耐呀,或者要憶念三寶、祈求上師啊......這個時候提正念就看起來有點困難。這個時候就要觀想什麼?這裡邊說:「畏獄速提起」。這是一個。還有什麼?「如樹應安住」,對不對?那都是《入行論》教給我們用功的方式。 [04′57″]


  最重要的是:知不知道失去正念了呢?劍掉了,有的人還往前跑呢!還往敵陣裡衝殺,還覺得挺厲害的,他揮舞的已經不是他的寶劍了。這個時候煩惱的敵人就會趁機毀掉我們,就會種下很多墮落三惡趣的苦因。

這一刻應該畏懼它,所以說「菩薩畏因」。畏因就是當下,當下自己發脾氣、口無遮攔說的那些,好像說得很痛快,但是地獄的業就造下了,惡口啊等等這些就造下了;造下馬上要有一個心知道:「哇,這在造惡業,造惡業會墮落的!我是一個有戒律的人,我不可以這樣做!」當想這些的時候,正念提起來了嗎?已經在提起來了。

所以再穩固它、穩固它,就會把那種造惡業的續流擋住——如樹應安住。到處都能夠看到樹,看樹的時候,只是在想這個樹漂亮啊,在藍天下很好看啊,還是會憶持到可能每棵樹都會提醒我們:持戒的狀態就是如樹應安住,要讓我們的心住在正念裡。 [06′20″]


  當我們的心進入怨氣,就開始埋怨,有的人就是把一生變成一個帳本,沒事翻一翻,就開始抱怨。抱怨的這個河一開的時候,哇!非常非常地誇張,什麼都可以怨。怨、怨、怨,怨天尤人,自己苦不堪言。那麼,我們也知道人身得來不容易、佛法遇到不容易,就這兩點我們也可以念恩。能否這個時候也提起正念:給我一個人身不是用來抱怨的,我們要用它來修行大乘法,來持戒、好好地持戒。因為抱怨、抱怨,由於造口業就會犯到戒律。 [07′03″]



-304 -

⒈您試著提過正念嗎?有感受過它是重是輕嗎?談談自己的經驗。

⒉在這裡一共有幾個比喻結合到「修行人提正念」這件事情上呢?

⒊我們如何體認「丟失正念」的嚴重性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