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5-L7 ~ P5-L9 如是於諸三種律儀……隨諸正士應當修學。
【入門段落】 第1冊 P122-L4 ~ P123-L4 理應如是守護三律儀......這就是覺窩傑的行誼。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戒的功德。請大家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122 頁,請看中間藍字的部分: [00′20″]
理應如是守護三律儀:如是於諸三種律儀淨戒學處,非僅勇受,如其所受隨行防護,不越制限。設少違犯,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如是淨傳,應知是諸通達聖語扼要智者所喜愛傳,隨諸正士應當修學。 [00′57″]
我們下面看仁波切的講記,說:此後,「理應如是守護三律儀」,宗喀巴大師就在下面開始說,我們應該如阿底峽尊者一樣守護律儀,這很重要。「如是於諸三種律儀淨戒學處,非僅勇受」,這裡面說到了「非僅勇受」,是我們在灌頂的時候會受三種律儀,有的人會去求受灌頂,但是在灌頂後要守什麼律儀與誓言卻毫不知情,所以說不能只是敢於受戒。「如其」於上師前「所受隨行防護,不越制限」,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而要好好守護,這是很重要的。 [01′56″]
這一段說我們要像阿底峽尊者一樣——這宗大師的教誨——像他那樣守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那麼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呢?不僅僅是好像去求受灌頂,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受的律儀與誓言,比如說條目是怎樣的?違犯的界限是怎麼樣?守護到什麼程度?那個邊界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 [02′30″]
這裡邊仁波切講到「在灌頂後要守什麼律儀與誓言卻毫不知情」,這個我會覺得在我們漢人中間很常發生的,因為有的時候受灌頂,如果沒有翻譯的話其實也不知道是說什麼。還好現在都有翻譯,我們僧團開始有法師翻譯的時候,我們比較知道我們在受菩薩戒,乃至後面要遵守一些什麼學處、要修什麼修法。我覺得我們所受的什麼都不知道這種狀況正在改善。這一句是希望我們要好好地學戒,在求受的時候要去了解那是什麼。 [03′14″]
然後接著說:「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注意「界限」這兩個字,這裡邊上師提到了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大家都知道犯了根本墮之後這個戒律就會失去了,所以這個界限就是我們的心續裡有這個戒律和沒有這個戒律的一種界限,一旦違越了根本墮之後,就會失去這個律儀了。不僅僅是失去律儀,我們還要領受很可怕的果報,因為這都是屬於違背誓言、違背戒律。所以我們一定要非常熟悉地知道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這個界限。 [04′05″]
這個界限,其實可能就是惡趣與善趣的界限,比如說如果沒有好好守護律儀的話,來世就得不到人身,所以它也是一個能否擁有人身的界限。律儀的界限也是這樣的。所以好好守護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得到人身才能學習教法。好好守護這個界限守護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的一個人身,或者暇滿人身。 [04′37″]
這一點,別忘了我們常常說的——能夠得到人身這個善趣從哪裡出啊?持戒,從持戒出。如果不好好守持律儀的話,實際上會得不到人身的。像這件事如果佛陀不為我們宣說的話,我們也是不了解的。比如說那我怎樣才能夠擁有一個來世的暇滿呢?再能夠續學宗大師教法,繼續這種美妙航程。雖然在輪迴裡,但是我們值遇了教法、值遇了上師,如何再次地能值遇呢?這件事聽起來是很困難的,但是一定是要得到人身。那麼得到人身的方便到底是什麼呢?就是要好好持戒,清淨持守律儀。所以上師說「這是很重要的」這幾個字,重要到什麼程度呢?不好好守護那個界限,就沒有人身了,就這麼重要! [05′35″]
接下來再看,說:先不論產生像他勝罪或根本墮這麼大的罪,「設少違犯」,即使是稍微違越惡作等罪,「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這是讚美阿底峽尊者。說就像別解脫戒有別解脫戒的還淨儀軌,菩薩戒有菩薩戒的還淨儀軌,密乘戒有密乘戒的還淨儀軌,就應該立刻用這些儀軌悔除防護來還淨,這是很重要的。這裡所說一點點也不違越制限,就算是犯了也立刻還淨,這就是覺窩傑的行誼。 [06′24″]
這一段我們會看到讚美阿底峽尊者都沒有產生像他勝罪或根本墮這麼大的罪,就是像惡作這樣少違犯的,馬上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這裡邊出現了「各各還出儀軌」,對於各各還出儀軌,後面解釋說別解脫戒有別解脫戒的還淨儀軌,菩薩戒乃至密乘戒都有各自的還淨儀軌。「疾疾令淨」,就是立刻用這些儀軌悔除防護來還淨。然後仁波切又講一句:「這是很重要的!」前面有一個,這邊又有一個。 [07′10″]
- 299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