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 第1冊 P116-L3 ~ P116-LL4 有說:正法毘奈耶的行持......重視戒律是很重要的。
有人說:正法毘奈耶的行持,就是指結夏、解夏、誦戒,此三住世就是還有正法毘奈耶的行持在,就可以說佛法還在世。仁波切說:就你們而言,大部分的寺院經濟條件都很好,有很多恢宏莊嚴的殿堂也是很好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看有沒有正法毘奈耶的行持——戒律的行持,正法住世與否也在此。因為不管外相上多麼地盛大,也不會安立這就是佛法。所以,仁波切說這些寺院裡應該有正法毘奈耶的行持,然後接下來說道海長老就對佛陀的聖教作了極好的承事。 [00′46″]
在跟隨仁波切去朝聖的時候,看到仁波切非常恭敬地供養出家人。每到一個寺院就會供養大眾,雖然可能就是每個人五塊錢,錢也不多,但是非常非常地恭敬!碰到有的寺院很大,但是進裡面發現沒有一個出家人,仁波切就會露出一種難過的神情。所以在這裡面說:有些寺院很大,但裡邊沒有一個出家人,可以說有佛法住世嗎?當然不能這樣說!
聖教的根本、佛法是否住世,全賴是否善加守護自心相續的戒律,不是靠其他人。如果善加守護自心的戒律,自心中就有佛法,所以重視戒律是很重要的! [01′48″]
讀到這兒的時候,可以想一下,我們常常在說:「師父的宗風是什麼?」我說:「是向內調伏。」那麼向內調伏的法則是什麼呢?一定是依著戒律向內調伏,因為我們都有各自所受的律儀。在這裡邊,建立正法和戒律完全就是畫等號,那師父的宗風,也就是令聖教久住;令聖教久住,全賴「是」善加守護自心相續的戒律,因為要「否」的話就沒辦法,所以不是靠其他人。
這點我們就可以想像一下,不管外相看起來好像做得轟轟烈烈怎樣,但是無論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如果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沒有好好地受持各自所受的律儀的話,沒有善加——注意這兩個字——「守護」自心相續的戒律,你不能說自己在做令教法久住的事情。 [02′57″]
所以以前我們曾經探討過:令法久住,住在哪裡?是住在心裡。那麼什麼叫令法久住、住在心裡?怎麼樣住在心裡?就是好好地持戒。好好地持戒,就要好好地拿戒律向內調伏自心的煩惱,當我們的心趣向於非法、趣向於非理作意的時候、趣向於惡法的險處的時候,要用別解脫的這個鉤子,像銜一樣把這個如野馬一般的狂心把它拉回來。這個動作要數數、數數地練,每天、每時、每刻、在夢中都要練習。有的人在夢中就忘了自己受戒了,比如說我們受持的律儀是不能飲酒的,有人做夢就開始喝酒了,然後醒來還要懺悔。 [03′43″]
一開始受戒的時候,會不會發生遺忘?這個遺忘是很嚴重的,一定要記得自己是受這麼多戒律!受這麼多戒律、得到了戒體之後,那戒體有一種作用,就是當我們趣向於險處的時候,那個戒體就像車要碰到另一輛車的時候,車就開始叫了,然後這主人就知道:哇,快碰到另一輛車了!就開始倒車或前進等等,就開始調這個心。所以受了戒律之後,一定要憶持、要記得自己所受的戒律。其實這也是一種訓練,每天訓練、每天訓練。 [04′21″]
我做一個什麼樣的比喻呢?比如一個不會跳舞的人,好像不太協調,他要去學跳舞。一個舞蹈是怎麼學下來?大概就是你要跟著你的老師把那個舞步向哪兒走都要記住,你不能超越界限,因為超越界限就不是舞蹈,可能是體操或者一些怪動作。所以這個界限,就是你邁步或者伸腿的界限,要不停地練習、不停地練習,練習到你自己的身體能夠一伸手就做到位,一伸手就是老師要你做的。打拳也是一樣的。 [04′57″]
那麼用這樣的一個舞蹈或拳的方式形容我們的內心的話,就是心念的操作。當然別解脫律儀是主要守護身口,就一直訓練、一直訓練我們身的三業不能行殺、盜、淫,口要斷除那幾種惡業。然後慢慢熟了之後,其實你不會到邊界,你發現到不太行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哇,這是不可以的!很遠的地方心就收回來了。 [05′24″]
- 291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