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講到「學習共通明處者:如《讚》云」,這個《讚》,和作讚的譯師。然後翻到 104 頁,看仁波切的講記,說:「今初」,就是「學習共通明處」的道理。「如《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這全部都是共通明處,無論內外道都學習,所以是「共通」的。那麼首先我們就會接觸到「六十四技術」,這裡邊說各式各樣的技術,那我給大家稍稍講一下這個六十四技術。 [00′45″]
古代印度的這個藝術技能、工巧明的這個技術三十種,列舉一下:文字、手藝——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國的那個手藝是一樣的,各種各樣的手藝。數目、計算,還有梳妝,這也是一大藝術。還有步武,步伐的步、武術的武。接著好像是到了兵器的部分——使鈎,就是怎麼樣使用鈎子,舞劍,還有拋繩。 [01′20″]
接下來就是射箭、前刺——往前刺,後引、砍殺、撕裂、穿戳、遠射中的、中的出聲、射中要害、射成不治——武林高手打人的時候,他都有分寸,如果你練成了功夫,把人打死是非常容易的,把人打到重傷也很容易,但是要打輕的是很不容易的,那個就是要控制你的發力。比如說想教訓一下那個欺負人的人,或者品行不良的人,但是出手不能致命或者不能造成重傷,而那個力度的拿捏通常都是非常難練的武功。所以你看這裡邊有射中要害、射成不治、射成重傷,這都有分寸。 [02′10″]
接著就是跳躍、拳擊,拳擊——不知道是不是現在那種拳擊,還是古印度那時候什麼拳擊?接著賽跑,現在全世界運動大會都在進行賽跑;接著游泳。阿底峽尊者就是王子,你看,他在二十一歲以內這些全學! [02′30″]
渡越,這個渡是三點水的渡,不知道是不是划船還有涉水什麼的?乘象,我們現在沒有生在有很多大象地方,大象那麼高,爬上去坐在上面,牠慢慢地走,要不掉下來可能也要練一下,可能是古代的人還要練習在那個大象上射箭,還有做各種動作。乘象、騎馬,還有造車,接著還有造弓箭、角力,共三十種。 [03′01″]
在演唱、樂器的技術有十八種:演唱、樂器舞蹈;擊鼓,鼓就有這麼多——擊鼓、打腰鼓、擊小鼓、擊大鼓;還有敲鑼、彈單弦、打單面腰鼓、擊鐵鈸、擊銅鈸、彈三弦——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國的三弦一樣的?還有擊木古達鼓、鐃鈸伴奏、擊小鈸、合奏——可能是很多人要陪著王子一起練;還有彈琵琶,然後吹管樂,共十八種。 [03′41″]
大家可以想想,這些要安排在一個王子的學習之中。因為他出生在皇族,可能當代最出色的老師都會雲集在王宮教他,應該這樣吧?因為是那麼有福報!光是一個射箭學完,就要很久! [03′59″]
接下來到了聲樂技術七種,這裡邊有六合、仙曲、繞地、中令、五合、奮志、近聞,共七種。舞蹈技術共九種,這裡邊前面也講過舞蹈,要再分:媚態、英姿、醜態三種為身技;猛厲、嬉笑、威脅三種為口技;還有悲憫、憤怒、和善三種為心技。它分身、口、心。四種技術總合起來就是「六十四技術」。我們大家可以想一想:二十一歲以內把這麼多東西學完,非常地忙碌啊!會不會?大家覺得呢?六十四種技術都學完了! [04′43″]
「工處」就是種種眾多的工巧,「善構言」就是指梵語,「量學」也是共通的,外道徒也會學量學。在二十一歲中就已經把這些——注意——全部學完了,這是譯師在讚文中說的。後面宗喀巴大師也就解釋說:「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 [05′16″]
「特如大卓壟巴云」,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聽一次《正理滴論》,「僅聞一次《正理滴論》」——就是阿底峽尊者聽了一次《正理滴論》,就跟一個外道辯論,把外道辯敗了。 [05′31″]
那麼《正理滴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前面我有講過了,大家有沒有記得?七部量論中有如主體一般的有三部論,對吧?《釋量論》、《定量論》,還有什麼?《正理滴論》。誰寫的啊?法稱論師,對吧?法稱論師就是二勝六莊嚴之一,他生在七世紀的印度南方。許多密續中都有授記,說他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他所著的釋論都能夠無顛倒地闡述佛語的密意。 [06′07″]
- 278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