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3-L5 ~ P3-L8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美譽遍揚。
【入門段落】 第1冊 P103-L5 ~ P104-L2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美譽遍揚。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104-註釋⑦完 賢護 佛世在家菩薩……描述此菩薩的功德。
好!今天我們接著往下學。學到阿底峽尊者的功德,就是「獲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在這之前我想問大家:還記不記得講《阿底峽尊者傳》的時候,說阿底峽尊者在佛世的時候是哪位菩薩?賢護菩薩,對吧?關於賢護菩薩,可以略略地講一下。 [00′34″]
在佛世的時候,他是一位在家菩薩,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善守。在隋朝的闍那崛多譯的那個《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中有記載:在佛世的王舍城中,有一位優婆塞,名為賢護,為大眾中的上首,受持五戒,具足威儀,長久以來行菩薩道,往昔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種諸善根,於法敬重聽聞受持。最精采的是他常行頭陀行——他是一個在家菩薩,常行頭陀行,教化諸位菩薩。他隨意可以得見一切諸佛,發廣大願行深妙行。他的菩提心非常非常地堅固,猶如金剛一樣,廣大妙行不可稱量。 [01′40″]
在闍那崛多所譯的《大寶積經》中有記載:佛在王舍城時,有一個巨富長者,這位巨富長者之子就是賢護,由於往昔的福德因緣,他的身形殊妙柔軟,受用的資財跟帝釋天比,都勝過了帝釋天王。另外,還有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大智度論》中說:「善守菩薩是王舍城舊人,白衣菩薩中最大。」像《般舟三昧經》,還有《大佛頂首楞嚴經》等,都有描述這位菩薩的功德。這就是阿底峽尊者的本生,就有記載的本生。 [02′34″]
接下來我們開始一起學獲教功德事理和獲證功德事理。「獲得功德事理」中就分了兩個科判,一個是「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還有一個「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在宣說阿底峽尊者教證兩種功德。一般而言,佛陀的教法不出於教證兩種正法,而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具足全部的教證功德,所以成為全佛教的教主。 [03′06″]
我講這些是在《四家合註入門》的 103 頁,接下來我們要往下看這一段。今初、學習共通明處者:如《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共通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壟巴云,十五歲時,僅聞一次《正理滴論》,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令彼墮伏,美譽遍揚。 [03′50″]
在一開始的時候說:「今初學習共通明處者:如《讚》云」,這個《讚》還是那措譯師寫的《八十讚》。關於那措譯師到底是誰呢?他是噶當派的祖師,在公元 1011 年到 1064 年這個中間。他本名戒勝,生在阿里地區的種迦拉東,那措就是他的族姓。出家後成為藏地有名的律師。他非常地幸運,二十七歲到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二十七歲是有些同學完成五大論的年齡,他去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從此如理依止阿底峽尊者十九年,並且擔任阿底峽尊者的翻譯。所以藏地現有的阿底峽尊者所傳的大部分傳承,都是透過他才獲得的,因此對藏人具有無比的恩德。 [04′58″]
所以,《八十讚》就是那措譯師他寫的,是讚歎阿底峽尊者的頌文,總共八十偈。前幾天說以前還沒有漢譯,現在已經譯完了。主要是他依循阿底峽尊者的生平,描述尊者的戒、定、慧三學的成就,以及在印度西藏所作的廣大事業。 [05′21″]
在那措譯師還沒有造這個《八十讚》之前,地藏班智達也曾著作過文筆類似的讚頌,所以傳言此師——有這樣一種說法,是依據地藏班智達所著的讚頌而作的讚頌,但是這是一種傳言。還有一種想法,我看到這的時候在想:因為他依止阿底峽尊者十九年,二十七歲到印度去迎請阿底峽尊者,而且擔任翻譯,所以這裡邊的「如理依止」一定是生起了很稀有的信心,在這種狀態下他對於尊者的功德一定是了解很多的。
但是祖師們的作法通常都是很注重傳承,會看先輩祖師怎麼寫,然後就他理解而作的。所以無論說法如何,我們能夠看到那措譯師寫的《八十讚》——這麼親密地依止阿底峽尊者十九年的一個人,他寫的《八十讚》——會覺得三生有幸,實屬難得! [06′30″]
- 277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