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235



【講次】 0235  (2020/06/29 ~ 07/0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音檔】 4A 10:01 ~ 10:47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引導學徒之次第。
【手抄頁/行】 第1冊 P102-L2 ~ P102-L7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102-L4 ~ P102-LL7 )
【手抄段落】 所以他第二步說這個…..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當我們觀察到自己內心中對於佛陀、對於經典的麻木和平淡的時候,要現起對治,要去尋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不是失去了最大的推動的力量——恭敬?

那麼恭敬是由什麼生起的呢?是不是要知功德、知恩德,才會生起這樣的恭敬?這個時候,由念恩、念功德的心去憶念的話,內心的敬意自然就油然而生。因為我們如果不是對佛陀有很深的一種感動、被他的教誨所牽引,我們也不會走到這裡來。對不對?所以當那個心慢慢地模糊之後,要再令它清晰。 [00′48″]

那麼修學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進步,這句話可不可以來觀察一下自己?為什麼都沒有進步?是不是因為失去了恭敬心?或者沒有注意修學恭敬?因為師父在此處說:「眼前修學佛法,是一個最大的推動的力量。」而且會減少障礙,因為不恭敬的話會滋生很多煩惱。 [01′12″]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常常說在廣論班的時候請大家要做善行點滴,大家都講一下你在這一週做了哪些善行。有的時候班裡的同學難免有一些小小的誤會或者磕磕碰碰,甚至家裡邊有一些事情,到班裡不太高興,看別人不太順眼。可是到善行點滴的時候,大家就會側耳傾聽,非常認真地聽他做了什麼樣的善行。聽著、聽著就發現,在一瞬間就會對那個人改觀,因為發現:哇!他心裡這麼善良都是我不了解的!一瞬間就清除掉了。然後就會重歸到對那個人的禮貌、恭敬的狀態。 [02′00″]

另外,師父又提出:「同時呢以前的宿障也能夠淨除。」有很多這樣的公案,不是有一個人說他的壽命不太長了,就問佛怎麼辦?佛就要他對著一個城門天天去磕頭,那個城門進來的每個人他都要去磕頭。結果有一天就磕到了他的怨家,他的怨家本來找他算帳,一看他在磕頭就饒了他。這也算是一個淨化宿障最典型的例子。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對其他人抱持著恭敬心的話,那麼是不是可能該成熟的惡緣,由於恭敬的緣故就沒有成熟了? [02′42″]

由於我們想要恭敬佛菩薩、想要恭敬善知識、想要恭敬教典,因為這都是我們需要恭敬的,所以我們就非常努力地在內心中修持恭敬,慢慢地就能夠恭敬身邊的很多人。由於恭敬的緣故,我們現行的障礙會減少很多,而且還可以減少宿障——過去的障礙,這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03′08″]

師父花了這麼大的篇幅來講為什麼要講「造者殊勝」?為什麼要講「法殊勝」?就是為了引生我們的恭敬心,讓我們不要那麼我慢,我慢擋在那兒什麼都進不來。而且又講了恭敬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它是一個學佛法最大的推動力,不僅僅現行的障礙能夠減少,還能夠淨化以前的障礙。所以當我們在學到「造者殊勝」和「法殊勝」的時候,我們就會得到師父所說的這些利益,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學! [03′42″]

談到愚痴的話,大家可能覺得它的正對治應該是成為智者;要成為智者,就是深入經藏、多學教典。那為什麼是沒有恭敬心成了愚痴呢?大家可以作廣泛的討論。

其中有一個理路是:很多教典都在宣說佛菩薩的功德,比如說講菩薩幾地、幾地的功德,我們可以看自己有沒有?甚至大阿羅漢的功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對上師生起殊勝信心的那種樣子自己有沒有?教典全部都是在講超勝於自己現行的那種功德,當我們去學習的時候,處處觀察一下自己,就會發現:哇!有這麼多的先賢、聖人在我的生命中,我豈能自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不好好學! [04′44″]

像師父在教我們的時候,他不是站在一個高高在上的師父的角度。在師父的日記裡,比比皆是都可以看到他是那麼謙恭,像很小的小學生那樣一個狀態,每天對佛菩薩啟白,傾訴他內心的虔誠,小心地檢討著自己三業哪裡、哪裡有問題,一絲不苟地檢查。看到了徹骨地虔誠和徹骨地恭敬的皎潔的比丘的形象,所以師父講的其實和他的行持是一樣的,也和教典的依據是一樣的。 [05′30″]

所以在這點上,如果我們稍稍用理路去推演一下,結合自己的內心,如果能把念頭、把知見轉了的話,師父講的這一小段教誨,一定會對我們此生乃至生生世世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徹底改變我們! [05′52″]


- 235 -

1.請回憶一下自己當初是為什麼對三寶產生恭敬心的呢?

2.您有在聽別人分享善行時感到驚豔的感受嗎?為什麼那時您對他的觀感可以一下子產生轉變呢?

3.在磕頭的故事中,被淨化了的「宿障」是什麼?

4.佛菩薩和善知識的功德是如何成立恭敬心與智慧的關係的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