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231 (2020/06/15 ~ 06/17)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音檔】 4A 07:13 ~ 08:42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引導學徒之次第。
【手抄頁/行】 第1冊 P100-LL4 ~ P101-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100-LL4 ~ P101-L7 )
【手抄段落】 那麼還有一點……一個重要的條件。
那麼還有一點,因為我們要想修學的時候,必定有一個特質,因為我們是個凡夫。假定說我們成了佛的話,我們不是修學,我們教別人;我們只是凡夫,了解了這個苦要去學,所以我們的的確確,雖然學的人說應該有辨別的能力,可是這個辨別能力的確不強。那麼這個時候根據這個什麼?根據真正有成就的世間,或者在我們這個圈子裡邊,經過了時空考驗以後,經過這個如理抉擇以後,肯定他的價值的,那個是我們認定的一個標準。
本來這種認定的方式,本身是並不圓滿,但對我們來說,也只能用這個;我們找人說,大家都說這個人好的,你也好的。那麼然後大家說的當中有兩種:有一種壞的人說好的,這個不一定;有一種是好的人說好的,那大概就可靠。好的人當中又是智慧的人說好的,那他跟智慧一定相應;有很多人福德的人說好的,那這個人跟福德一定相應。這個是我們抉擇我們要跟的這個善知識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01′32″]
在這一段大家可以想一下,師父開始說:「因為我們要想修學的時候,必定有一個特質」,這個「特質」是什麼呢?接著師父說:「因為我們是個凡夫。假定說我們成了佛的話,我們不是修學,我們教別人;我們只是凡夫,了解了這個苦要去學。」短短的這幾行,涵義很深喔!想要學的時候我們必定有一個狀況,就是我們了解了這個苦,然後要去學。師父說假定成佛了的話,就去教別人,不用學了。 [02′31″]
那麼「的的確確,雖然學的人說應該有辨別的能力」,因為沒有辨別的能力就沒法學了,可是這個辨別的能力到底有多強呢?師父怎麼說?「辨別能力的確不強。」又是凡夫,有一點辨別能力,然後這辨別能力又不強。「那麼這個時候根據這個什麼?」我現在要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個時候根據什麼」,這句話是問什麼的?從我們因為了解苦要去學佛法,但是辨別能力不是很強,要根據什麼、做什麼呢?同學應該想到了吧!要有一個根據去選擇善知識,對吧? [03′32″]
因為在前幾段的時候大家有學過,師父說:我們要學任何一樣東西,一定要跟一個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學,這樣才能學得好。就佛法來說是不能夠有任何的錯誤,佛法本身是否清淨絕端地重要。那麼想要得到清淨圓滿的教法的話,引導我們本身的善知識的條件就是決定因素,所以我們總得有一個根據去選、去學習。師父在此處提出的問題非常非常重要,非常精彩的提問! [04′16″]
根據什麼呢?根據真正有成就的世間,或者在這個圈子裡邊經過考驗之後,如理抉擇,肯定他的價值的,那個是我們認定的一個標準。還是有一個標準可以衡量的。經過時空的考驗、如理抉擇之後肯定他的價值;就是已經穿越了很長時間,他的價值還是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璀璨無比的。 [04′48″]
「本來這種認定的方式,本身是並不圓滿,但對我們來說,也只能用這個。」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比如「我們找人說,大家都說這個人好的,你也好的」,注意!在這個好中有兩種:一種是壞的人說是好的,這樣不一定;一種是好的人說是好的,那大概就可靠。在我們這個根據裡再去分一下,有了那麼長的時空印證之後,好人說的好的,在好的人當中又是有智慧的人說好的,那麼一定是跟智慧相應的;如果有很多福德的人說好的,那跟福德一定是相應的。這個是我們抉擇我們要跟的善知識的一個重要條件。 [05′40″]
這一段從前面看過來的時候,有一些同學會跟我說:「看到這一段非常奇怪,師父為什麼又轉過來講這個呢?」因為前面已經都講了,對我們非常非常重要的善知識、傳承清淨啊,講到那邊;然後突然又講到我們自己了,前面不是已經講過自己了嗎?這邊又講到自己了。講到我們自己講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好像慧力也不是很高、抉擇慧也沒有多少,在這樣的狀態下要怎麼去抉擇呀?所以師父在這裡邊列舉了幾個標準。不知道大家覺得這樣的標準能不能用得上呢?是不是很實在呢? [06′22″]
- 231 - |
⒈在「短短的這幾行」裡,有些什麼很深的意涵呢?
⒉請複述一下上師説「這個時候根據什麼」到底是在問什麼?
⒊為什麼師父這個問題是「非常精彩的提問」?
⒋有著「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璀璨無比」的價值的是什麼?
⒌您覺得自己真的像師父講的那樣慧力不高嗎?
⒍您覺得在這個時代,群眾的言論和評價這麼還可靠嗎?如果不的話,師父這一段怎麼用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