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186 (2020/01/09 ~ 01/1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音檔】 新版 02 47:41 ~ 50:38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54-LL3 ~ P56-L4
【手抄段落】 那麼這個就是......照著次第沒有一點缺少。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請大家還是一如既往地觀察一下自己的現行——有沒有做好聽聞前行,尤其是大乘發心的部分?每次在研討之前,都希望我們能夠殷重發心,也希望這樣的提醒大家不要覺得:我都知道了,你不用提醒了!因為發心的練習是要一直練習下去的,直到它成為自己的習慣。
就是當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立刻就有一個為成就無上正等菩提這樣的發心,而不是為了此生過得舒服一點啊,或者為名、為利這樣的心,或者想要自己了脫生死,要把這樣的動機去除掉,用完全清淨的動機學習佛法——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必須去希求一切遍智的果位;為了得到一切遍智的果位,我們要按著三士道的次第來聞思修。所以聽聞正法,是趣向於一切智智的一個必要的條件,所以現在大家要打起精神來好好地聽聞。 [01′19″]
今天想請大家把師父新版的《廣論》這一段再聽一下,就是「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這一小段。因為這一小段是講整本《廣論》到底在講什麼的,師父在舊版《廣論》已經講了,大家再聽一下師父在新版的《廣論》裡講的角度,聽的時候不要散亂、不要昏沉! [01′46″]
那麼這個就是前面整個的序分當中,序分當中,那個主要的就歸敬。下面繼續地說一下,然後整個開顯。下面要正說正文之前,有一個說法,那個我一個人單單唸一下就可以了。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02′38″]
「此中」就是指這本論,這本論當中整個的說的內涵,是包含了——「總」是包含了一切佛,不僅僅是我們釋迦世尊,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例外。所以通常說「佛佛道同」,達到佛的地度,所有十方三世佛所瞭解的正確的內涵,完全一樣,沒有一點缺少。現在這一本論所講的,並不是把佛的所有的話都包含在裡頭,而把佛告訴我們的精要,都含攝在裡頭了。這是第一部分,這個是佛的話。
然後這個佛的話,要傳下來的話,又一定有它的這個傳承。所以說「遍攝」,這個裡邊也含攝了分兩部分:一個是廣行,一個是深見,兩個大乘的流派。那麼這個流派,一個是龍樹菩薩的,一個是無著菩薩的,這兩個大車。相當我們現在走這條像道路,那個道路像軌道一樣,所以兩個道軌。這個道軌是幹什麼的呢?透過這個道軌,能夠「往趣一切種智地位」——這個就是佛。能夠達到佛地的「勝士法範」,這種殊勝的士夫,這個勝士就是殊勝的人,如果是儒家來說就是君子,不是一個普通小人哪!就是這樣。那這個方法、軌範都在裡頭。
那麼現在把這個方法分三個次第,所以叫「三種士夫」,初級的、中級的、高級的,現在這個地方初級的叫下士、中士、上士。那分著這個次第,我們應該修行的所有的內涵,「一切行持」,要所有修行的,照著次第沒有一點缺少。 [04′43″]
師父在新版的《廣論》裡解釋了這一段話。你們都有新版那個書吧?「此中」就是指本論。然後「總攝」是對什麼的總攝呢?是一切佛語扼要的總攝,所以包含了一切佛。師父說:不僅僅是我們釋迦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例外的,佛佛道同,所有十方三世諸佛所瞭解的正確的內涵,完全是一樣的,沒有一點缺少。而且這個扼要,師父解釋說:「把佛告訴我們的精要,都含攝在裡邊,這是第一部分。」就是「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 [05′40″]
聽到此處,大家可以想一想:這麼厚的一本《廣論》,這裡邊「總攝一切佛語扼要」,能不能信得過這句話呢?為什麼說這本論它總攝了一切佛語扼要?有那麼精要嗎?如果是那麼精要的話,那我跟遇到寶一樣!因為十方三世一切佛他們所說的佛語扼要都在本論之中,看了這本論如果我瞭解了的話,我不是懂了一切十方三世佛他所說法的扼要了嗎?所以這句話是令人非常驚喜的! [06′17″]
- 186 - |
2.您覺得上師是想成立我們信得過還是信不過呢?如果二者皆非的話,上師說這一段是要告訴我們什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