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171



【講次】 0171  (2019/11/18 ~ 11/2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敦勸聽受
【音檔 新版 02 45:21 ~ 46:40
【廣論段落 P2-L2 諸有偏執暗未覆……諸具善者專勵聽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53-L9 ~ P54-L4
【手抄段落 譬如說我們在座的......我在這裡簡單地說一下。


師父說:「我覺得必須要做集聚資糧,我就很認真地去做。那個都是善法欲,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樣的,將來越深入,這種越是需要。」越深入想要獲得佛法的證悟的時候,就越需要資糧。「所以眼前很多事情是鍛鍊我們意志的。」意志真的是要刻意去鍛鍊,如果不鍛鍊的話,我們遇到難的事情就退在後面,就不想前進了;養成習慣的話,遇難就退。這件事我可能心力不夠,或者我的能力不夠,但是能否就這件事因為心力不夠、因為能力不夠我就鍛鍊一下?這樣鍛鍊久了之後,碰到挑戰的我們就敢向前一步。 [00′55″]

  所以師父說:「當我們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絕對不願意出去的時候拖拖拉拉的。」師父是一個守時非常非常嚴的人。在僧團裡守時也很重要,如果大眾集會的時候總是遲到,時間久了也會有壓力,所以還是要守時,這也是體現一個精進的例子。 [01′21″]

  養成好習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養成了傷害自己、尤其是養成偷懶的習慣,將來要想真正修行的時候,絕對不可能走得上去的。所以別看這些小的事情我們好像不是很在意,今天拖一點,然後明天覺得困難就不去了,後天心情不好就不去了,就給自己放水,會養成功偷懶——這裡邊師父說了一個「偷懶」。 [01′53″]

  我記得我也曾問一個小朋友,說:「你堅持背書,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他當時想了想,跟我說:「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給我自己找理由——找不背書的理由,因為只要找到那個理由我就可以不背書了。」其實就是此處所說的「偷懶」。

我發現那個小朋友那麼小,他就知道要對治偷懶的習慣。他認為:如果他一直給自己找理由不背書,那他就永遠不會按進度背書,他就不可能一年一本書、一本書那樣背完。在他那麼小的時候,就知道偷懶這個習慣是非常可怕的!

那麼用師父的教誨來看呢,說:「將來要想真正修行的時候」,偷懶——「絕對不可能走得上去!」所以又跟精進那個涵義是一樣的。又跟師父講的:在可上可下的時候,請向上一步,而不要向下一步是一樣的。偷懶就一定是向下一步。 [03′04″]

  所以師父接著說:「要嘛不做,要做我就全部精神去做。那現在這種小的是簡單的事情。」別看那個小的簡單的事情,「有了這個能力了,將來越深入,你才能夠有這種強盛的意志力量。然後呢,不但呢內心當中有這種意志力量,而且你這個精力、體力都夠,你才能夠做這種最了不起的偉大的事情。」師父把修行一向看為是最了不起的偉大的事情,它需要強盛的意志力、體力、精力等等。在這裡非常強調這個「意志力」,也強調了善法欲在推動我們修行的這個重要性,就是——歡喜心、精進的力量。 [04′02″]

  所以「欲令暇身不唐捐」的「欲」字,我們可以多處結合自己的現行看一看:譬如偷懶——當自己沒心力,意志力不夠的時候就選擇下滑,而沒有選擇迎上去戰勝困難、把困難踩在腳下,久了之後就自然地會屈服於任何逆境,有逆境來就不幹了,心情不好也不幹了,總之找很多理由偷懶。師父說:修行絕對上不去的!如果絕對上不去的話,就只有一條路——退!所以師父說:就要打起全部的精神去做。培養我們對於善法的歡喜心這件事,就變得非常地重要,因為它會推動我們願意去做。 [04′58″]

  我在想那小朋友為什麼那麼小就知道對治背書的時候偷懶?他就覺得背書是他的一個事業,他一定要把它背完;也可能在背書的時候,他感受到快樂、愉悅和成功感;或者他覺得就應該背誦佛陀的教典......,當然有很多很多他可能自己也講不清楚的理由,他覺得這事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他長大了之後,他一定會受益於他自己的那個見解——「不要給自己找理由,我就能把書背完;一旦我找到不背書的理由,我就背不完。」其實就用這麼簡單的方式,他就堅持背了一本又一本的書。 [05′41″]

- 171 -
1.觀察您的修習習慣之後,您覺得您遇到困境時是習慣退群還是用來鍛煉呢?

2.為什麼守時可以體現精進呢?

3.您平常最容易在什麼事情上偷懶呢?在那件事上您通常都找什麼理由?

4.您覺得只打起一半的精神去修行的話可以成功嗎?為什麼?

5.「培養我們對於善法的歡喜心」與「打起全部的精神去做。」有前後關係嗎?還是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