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122 (2019/05/30 ~ 06/0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新版 02 22:38 ~ 24:31
【廣論段落】 P1-LL1 今勤瑜伽多寡聞……復乏理辯教義力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42-LL7 ~ P43-L7
【手抄段落】 換句話說.......自然會感覺得很不一樣的內涵。
還有一種,師父在下面解釋說:在常住,平常我們覺得我就是來修行的、我就是來學的,反正我坐在這就是來教我的。然後師父就反問說:「有這個資糧嗎?」就是學法有這個資糧嗎?
我們現在也可以觀察自己為常住承擔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說:「唉呀,我想要天天聽法呀!不要承擔這個事情啊!」可是常住這麼多人在一起,就是要有人煮大寮、有人掃院子、有人要關顧研討班......。很多很多事情法師如果不去忙碌的話,實際上很多人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必須得大家一起忙碌! [00′39″]
如果說一忙碌的時候就覺得是耽擱修行、沒有時間聞法,心裡憋一股怨氣,而沒有把它當作是集資糧的機會,這樣的話,很多時候忙了很多事情,是不是就白辛苦了?
所以師父在揭示我們說:「不要以為在這個地方好像做點常住的事情,或者我不願意做我不相應的事情......。」師父在說我們心中的那種不解或者怨氣——覺得我不該是做這個、我應該是這樣的,我為什麼要這樣呢?實際上修行不是這樣的,就在當下的緣起點上,認真地在為大眾付出的時候,努力集資淨障。 [01′23″]
所以師父說了幾種事情,說不應該做的是絕對不要做的,但是應該做、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常常自己是不清楚的。我覺得這個點大家可以考慮一下:應該做、自己不了解的這種事情,常常自己不清楚,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嗎?
我們會不會覺得應該做、不應該做我是知道的,應該做還有我不了解的嗎?我應該做這件事,我不了解嗎?而且關於不了解這件事,自己是不清楚的。
那到底師父指的是什麼事情我們不了解、我們不清楚?這件事應該做,然後自己不了解這個應該做的事情;然後對自己不了解這個應該做的事情這個狀況,自己不清楚。這好幾重喔! [02′09″]
這是說哪件事情啊?還記得前面聽過的嗎?就是:「我們要了解這就是我們最好的集聚資糧!」應該做的這個事情恰恰可能是我不太喜歡做的、我認為是不應該做的,但是這恰恰是我們最好的集聚資糧。為什麼要集聚資糧?資糧不夠修學佛法,師父講了四個字:絕無可能!絕無可能!
我們想要善所緣在心中生起來,我們想要正念一直都在,或者我觀想什麼、提持什麼馬上就來。如果乾觀想也觀想不出來,怎樣也是沒法清晰地現起,比如說佛陀的尊身,或者我想要聽聞軌理具足也現不起來,這些所有的狀況,師父讓我們樹立一個見解——資糧未具、障礙未除!師父這「絕無可能」說兩次哦!資糧不夠,想修學佛法,絕無可能!絕無可能! [03′15″]
然後師父接著說:「這不是語言上面講的。」我們說:啊!我缺乏資糧啊、我有業障,這不是這樣學著師父說一說就會了解的。師父說這是簡單地說,當我們深入下去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感覺到很不一樣的內涵。那麼對於集聚資糧和淨化業障,我們到底能夠體會到一個怎樣不一樣的內涵?學了《廣論》這麼多年的同學,不知道當下大家在想什麼?還有法師們在想什麼? [03′48″]
這裡邊我再講一下。通常我們學不下去的時候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什麼?怪外境,對吧?「如果環境不是這樣的話,我就能學下去。」「如果他不是那樣老是看我不對,或者對我說了一些傷害我自尊的,或者讓我非常不舒服的話的話,我覺得我在這環境裡還是不錯的。」或者「我跟某人關係好,我還是不錯的。」這是一種什麼?原因出在外境上。
還有一種人就是覺得我自己笨啊,我自己怎麼樣、怎麼樣啊!就是從自心的角度,他會覺得是自己不夠。但無論是覺得外境不夠,還是覺得內心出問題,他的癥結點都在於什麼?資糧未具。 [04′36″]
那這是不是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思路?當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會常常糾結於這個環境怎麼是這樣的,和我想像的完全都不一樣,為什麼不像我理想的那樣呢?心裡就產生了劇烈的求不得苦,心裡就是七上八下、放不下。七上八下的感覺就是會不安、擔憂,怨自己的時候會覺得沮喪,有的時候會覺得很孤單,或者很害怕接下去會發生什麼。
當這些種種的心情現起來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對諸如此類的心情和感受給它一個見解——實際上,你不用想那麼多、怪那麼多事情,好好積資糧、淨化障礙就可以了,除掉障礙就可以了? [05′25″]
以前有些同學就說:「哎呀!我現在《廣論》學不下去了。」有的人說到中士道就學不下去了,還有的人到上士道學不下去了。說就是業障啊,什麼家裡事情......講一堆。我說:「應該沒那麼複雜,好好地供養三寶,看你會不會提起心力?」集資糧嘛!好好地供養三寶。
甚至班級裡舉辦一個小型的供養法會,大家都從家裡拿點蘋果呀、拿點橘子啊,甚至有的人拿碗供水呀,拿一個燈在佛前供一盞燈,我們去對殊勝境做供養。還有的人念密集嘛、旋繞,還有的就是大家集在一起拜三十五佛懺。供養過幾回之後,有一些人真的就好起來。他說:「莫名其妙!我心情好起來了。」 [06′07″]
還有一直放在心上想的一件事情:哎!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就是擺脫不了那個人、就是擺脫不了那件事,你就會發現就像一個網一樣,他把心完全塞到跟那個人有關的事情裡,他就是抽不出心力來。但是一旦認真地去緣念三寶、祈求三寶的加持,比如說念密集嘛、念三十五佛,還有人念《二十一度母經》,這樣念,念一段時間之後,他就發現:「欸!好像我好點了。」 [06′35″]
所以當自己感到心力不濟的時候,切記!不要瘋狂地向自己的頭上貼超多的標籤:「我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怎樣、怎樣、怎樣......」,發了太多對自己的負能量的這些心念,全部都是打擊自己的。這樣打擊完就更沒力氣學了!
本來是遇到困難了之後,應該自己給自己加油;可是我們遇到困難之後多半都是否定自己,釋放更多的負能量讓自己沒法消化,然後自己把自己搞得非常地煩惱。是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我們對於「學不進去」這件事,沒有一個正確的看法,沒有一個正確的知見。或者說:「那感覺是很真實的,我沒能力呀!」可是感覺上真實的東西,經過正理觀察之後,你會發現事實不是那樣的。我們的感覺,尤其是凡夫的感覺,有太多的欺誑! [07′30″]
所以,對於學不進去這一件事,沒有建立正知見,就沒有辦法去解決它。當我們感到學不進去的時候,就只能跟著感覺走。那感覺是什麼?就是真的不能學了。可是好不容易「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碰到學不下去這個障礙,沒有辦法解決嗎?師父教我們就四個字——集資淨障,這便是解決之道啊! [08′03″]
所以,師父這麼說、藏地祖師這麼說、漢地祖師這麼說、印度祖師這麼說,所有的智者都是這麼說的。那我們是後學者,是不是要聽一下祖師們的看法?然後跟自己的那種感覺上比較真實的東西對比一下,是不是願意把自己這種見解堅固地認為自己不行,或者以為外境有問題,從這兩個方向一直在這折騰不出去的這種狀況,用集資和淨障這兩大問題攝起來之後,集資、淨障,就馬上行動就好了!
淨障就拜三十五佛!其實你懷著淨化業障的動機去做很多很多事的時候,都是在淨化業障啊!比如說孝順父母、承事師長,或者做善事,甚至掃地,你懷著掃掉業障的想法,就是在淨化業障。 [08′54″]
- 122 - |
2.您手邊有多到讓您覺得想推開的工作嗎?如果沒有的話您覺得這一段您怎麼用心呢?
3.您在忙的時候心裡會一股怨氣嗎?是在怨什麼?
4.做得很不開心就一定「白辛苦了」嗎?事情不是還是生效、還是完成了?為什麼會白作呢?
5.針對我們的現行上師說「這好幾重喔」您能數的過來有多少重嗎?
6.我不喜歡的事情為什麼「恰恰是我們最好的集聚資糧」?為什麼不是另一件我喜歡的項目才是我「最好的集聚資糧」呢?
7.請想想自己「遇到困境的時候」自己是什麼反應?然後您信的過那麼多的痛苦衹要靠上師説的方法就解決了嗎?為什麼?
8.在「學不進去」這件事上如果「跟著感覺走」會發生什麼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