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083 (2019/01/14 ~ 01/1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論前皈敬
【廣論段落】 P1-L6 如極難量勝者教……我禮龍猛無著足
【備註】 《四家合註入門 1》段落:P59-LL6 ~ P60-L4 所謂「贍部樹所表徵之贍部洲」……此二大車的雙足之下。
提到贍部洲,為什麼叫「贍部洲」呢?「贍部樹所表徵之贍部洲」,贍部洲的贍部是指樹幹的枝條、果實掉到水裡了,發出「贍部」這樣的一個聲音,所以我們住的這個地方就稱為南贍部洲了,經典上這樣寫的。
「贍部洲中光顯二義之莊嚴」,這個「二義」,仁波切在這裡邊解釋是自利、利他這兩種利益。因為能成辦一切他利的緣故,有如莊嚴,所以稱為『莊嚴』。這裡禮敬成為贍部洲莊嚴的龍猛及無著兩位菩薩。 [00′42″]
學到此處,不知道諸位的心裡會不會如同文義所講的那樣,生出一個真實禮敬兩位菩薩的心?就像剛才我們講的,那麼難以契及的般若密意,這兩位菩薩寫了論把《般若經》的一個段、一個句、一個句這樣去解釋,解釋得非常詳盡。看了他的解釋之後,再看原文的《般若經》,會發現在原文的《般若經》裡,自己如何也看不出這樣的涵義。
如果沒有菩薩們造釋論去解釋般若的話,就是眼睛看見《般若經》了,但是我們也無法看到它的內義。所以這個時候再想到禮敬為《般若經》造釋論的菩薩,內心說是禮敬嗎?還是無比地感恩?還是萬分地珍惜,唯恐失去這個機會?非常非常幸運值遇了能夠解釋《般若經》的這樣的釋論。因為他們能夠成辦自他二利,就有如莊嚴一樣,所以才讚美是贍部洲的莊嚴。 [01′47″]
說「等同龍與阿周那」,「阿周那」,是帝釋天王的兒子,是天王的王子的名諱。龍猛本身是人,但是他等同龍、天,故稱為「龍猛」。所以「龍猛」一名,具備了天和龍兩種意思。這裡就沒有另外再解釋無著菩薩。龍猛、無著他們的美譽名稱遍揚於三地,我禮敬二大車的雙足之下。這個是仁波切在《四家合註》裡邊的解釋。 [02′24″]
在佛陀所說的一切的經典當中,《般若經》是最重要的經典。佛陀在《般若經》中,特別囑咐阿難尊者:忘失了其他經典的文句,其罪小小;但是如果忘記了一句《般若經》,過失極大!所以從佛陀的這句囑托來看,可以看到佛陀對《般若經》的重視的程度。
妙音笑大師在《現觀辨析》裡邊,引證了印度的法友論師所著的《明顯句論》中說:「在所說的一切八萬四千法蘊當中,最尊、最上、最勝、最妙,即是《般若波羅蜜多經》。」所以可以看出來佛陀他很重視自己所宣說的《般若經》。諸大論師也同樣地很重視《般若經》。那麼為什麼《般若經》是如此重要呢?大家可以考慮一下。 [03′39″]
佛陀來到世間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這一定是從這個世界的最痛苦的真相開始思考。佛陀來到這個世間真正的目的,就是要眾生斷除煩惱、解脫輪迴。為什麼要斷除煩惱呢?因為煩惱會產生痛苦;而要斷除煩惱、脫離輪迴,就一定要去證悟空性。在佛陀所說的一切經典當中,用最最廣泛的理路來闡述空性的經典,就是《般若經》了。所以,《般若經》又被稱為一切聖者之母、經中之王! [04′28″]
在佛陀剛成道的時候,由於知道他所證悟的空性之法並不是一般的凡夫所能理解的,因此佛陀在四十九天內默然而住,都未曾說法。後來經由大梵天不斷請法這樣一個因緣,佛陀才開始為最初的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的法門。
大家知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宣講《般若經》的呢?就是在第二年,佛陀就宣說了《般若經》。大家可以想一下,在佛世的時候有很多正所化機,他能夠領悟佛陀所說的《般若經》的內義,但是後來的所化機愈來愈下的時候,如果沒有透過佛陀授記的二大車的闡述,後來的人是非常難以趣入《般若經》內義的。 [05′35″]
佛陀授記了龍樹菩薩,還有無著菩薩,說他們是不需要依靠其他人所造的釋論,憑借自己就能善巧地解釋佛陀密意的這種菩薩。
佛陀對龍樹菩薩的授記,顯教的部分是在《楞伽經》中說:「南方毗達婆,具德大比丘,其名稱龍字,能破有無邊。於世宣我教,無上大乘法,成就極喜地,往生極樂剎。」
密教的部分,則在《妙吉祥根本續》中也有說:「如來我涅槃,經過四百年,有名龍比丘,對教作信益。獲得極喜地,享壽六百歲,大明孔雀法,彼亦得成就。通達諸論義,及無實真義,何時捨身時,往生極樂剎。最後決定證,正等正覺佛。」
這授記裡邊把龍樹菩薩的名字、在佛陀涅槃之後四百年能破有無邊、宣說佛陀的教法、享壽六百歲,最後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都有授記。 [07′10″]
佛陀對於無著菩薩的授記,也是在《妙吉祥根本續》裡說:「於我涅槃後,時已九百年,比丘名無著,善巧經論義。了不了義經,多門善分辨,成說世理主,善辨經論師。彼所著論述,名地之使母,彼由明咒力,將生為慧賢。為令教久住,能作攝經義,享壽百五十,圓寂生天界。」
所以這裡邊說在佛陀涅槃之後九百年,無著菩薩出現,他是一位比丘,他會著述什麼也是授記得非常地清楚。 [08′02″]
龍樹菩薩以中觀見解釋了《般若經》的空性之義,而無著菩薩則以三無自性性的唯識見解釋了《般若經》,中觀師和唯識師都一致地認為《般若經》是一切經中最重要的經典!透過二大車對於《般若經》的闡釋,後世的弟子們才有一條正確的道軌能夠去探究佛陀在《般若經》中所宣說的密意,就是依靠《般若經》怎麼樣去觀察痛苦的根本,怎麼去修練解脫這個痛苦的根本。
在二大車著作的論著當中,關於《般若經》的解釋,龍樹菩薩就寫了《大智度論》,逐字解釋了《般若經兩萬五千頌》的經文;另外又寫了《中論》等《理聚六論》,非常系統地專門解釋空性的意涵。
像我們寺院有一些法師背完了《理聚六論》,雖然它不是很厚,但是據說不是很好背,但是非常值得背。法師們背會了,常常再串習一下講述空性的這樣一個句義,比如走到林邊啊,可以背一下;從這個寮房走到上課的地方,也可以背一下,常常串習啊,非常非常重要! [09′32″]
無著菩薩,寫了《兩萬頌實性決定論》,他完整解釋了《般若經兩萬五千頌》。另外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這裡邊也詳盡地闡述了三無自性性的意涵。所以這些論著,都成為了後世的佛弟子學習《般若經》的最重要的依據。 [09′58″]
回首歷史啊,一千八百多年前東漢的時候,月氏國的支婁迦讖,還有天竺的竺朔佛,他們共同譯出了《般若道行品經》,它成為了漢土首度翻譯出的《般若》經典。
另外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西域的譯師們也開始依次序地譯出了《大明度無極經》、《放光般若經》,還有《光讚般若經》等《大品》、《小品》的《般若》。其中《放光般若經》在兩晉的時期,經過道安法師等很多祖師的宣講和闡述,一百多年間,《放光般若經》廣弘一時。
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鳩摩羅什大師組織了譯場,很有規模地重新翻譯《摩訶般若經》,《般若經》的譯本就超過了之前的譯本,所以從那個時候漢地開始有了略為完備而且比前面更精準的《般若經》譯本。 [11′08″]
- 083 - |
2.你覺得什麼是「這個世界的最痛苦的真相」?「最痛苦」是要強調什麼?
3.為什麼佛陀選擇由「這個世界的最痛苦的真相」開始思考?這跟我們的思考模式有何不同?
4.在聽到佛陀對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的授記後你有什麼感覺?
5.聽到兩位祖師所著作的解釋後你會生起很想學習的心嗎?還是覺得望而生畏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