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 全球廣論 II |
科判 (釋名)
音檔 1A 15:41 ~ 18:26
日期 2018/04/23 - 04/25
手抄頁/行 1冊 P9-LL3 ~ P10-LL2 ( 2016 年版:1冊 P9-LL5 ~ P10-LL5 )
手抄段落 那麼在這裡,我也不妨……這個我們順便一提。
前一節課師父就幫我們介紹宗喀巴大師。
那麼接下來,師父會簡略地介紹一下藏傳一系的佛法。
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請大家把心慢慢地靜下來,讓那些喧雜的思路,還有那些忙亂的節奏感慢慢地平靜下來,讓我們專注地聽師父的帶子。
因為在下面的這個帶子中,師父會給我們介紹幾位偉大的人物,他們為佛教的發展做出了豐功偉績,所以非常非常值得我們感恩和銘記。那麼下面我們就開始聽第一小段。 [01′02″]
那麼在這裡,我也不妨把這個藏傳一系的佛法,簡單地介紹一下。因為這個在我們國內平常是少傳聞,所以我簡單地說明一下。
那個西藏的佛法開始的時候,是松贊岡布王,那個人相當於我們唐朝初年,唐朝初年。唐以前是南北朝,南北朝下面是隋、唐,這樣。那麼那個松贊岡布王就是隋、唐那個時候的人,他也是西藏人當中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
那麼,那個時候我們中國也碰見我們所謂唐初,那是中國最盛的時候——唐太宗。所以中國歷史上,不管西藏,有這麼一段佳話:唐太宗的公主文成公主,就嫁給那個松贊岡布王,那個時候進去的時候,帶了很多佛經進去。
那個松贊岡布王不但娶了唐朝的公主,另外他也娶了一個尼泊爾的夫人。那麼同樣地,那個時候尼泊爾也是佛教的國家,所以從這兩個地方傳進去了大量的佛法。 [02′42″]
好,大家有仔細地聽吧?
這個段落我把它分得很短,有點擔心長了之後大家走神。
師父說:「簡單地介紹一下,因為這個在我們國內平常很少傳聞。」就是藏傳一系的佛法,我們是很少知道的。
我們可以想一想,在很多年前,師父開始不管走到哪裡都帶著《菩提道次第廣論》,他自己學習,然後又開始給大家講《廣論》,開始講了很多次,講到後來都剩下師父一個人。
所以到底如何把《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樣一本精彩的佛教論著介紹給我們這些漢人,實際上是很有難度的。
雖然很多年前尊法師就已經把它翻譯過來了,所以我們是用漢語學的,但是剛開始看到《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時候,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部深奧的佛教撰著,可能要花下血本的時間才能夠學懂,通常都怖畏它的深度和學習時間的長度,所以大家都學著學著就沒有心力了。 [04′01″]
可以想一想,師父在那樣的一種狀態下——大家都不知道宗大師的名字,也不了解《菩提道次第廣論》,在這種狀態下他一個人,一次又一次地講、一次又一次地講,經歷了多少失敗。
在面對我們無知的曠野,他沒有任何的怖畏心,一直這樣單槍匹馬地穿越我們這片無知的黑暗。所以看到這「很少傳聞」的時候,我心裡還是有一點酸楚,又非常地感恩,又非常地酸楚,覺得師父真的是很不容易,才把《菩提道次第廣論》送到你我的面前,送到我們的心中。 [04′51″]
那麼現在師父要介紹的,實際上是一幅恢宏的歷史畫卷。這幅歷史畫卷可能是沉重的,但這裡邊也有非常非常絢麗的色彩。這裡邊就提到了唐朝的松贊岡布王,然後提到了我們都非常非常熟悉的文成公主。
我去拉薩大昭寺禮拜的時候,有看到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的等身像,現在是在大昭寺,原來聽說是在小昭寺,又更早聽說好像是供奉在「烏仗那」這麼一個地方。 [05′33″]
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佛十二歲的等身像,大家都知道,宗大師對他獻過五佛冠,把他變成了報身佛的裝飾。據說往昔他也是帶著佛冠的,是遵循往昔的傳統而做的。
那供上佛冠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符合報身的裝飾這樣的一個緣起,是希望直至輪迴的盡頭之間,眾生的福田能夠永遠堅固地存在,宗大師是為了這樣一個緣起而供的。 [06′14″]
那尊佛像是人們每天大排長龍,都去貼金、去禮拜,然後去供養、去祈求。那次我們去禮拜的時候,有幸跟隨著仁波切,排在朝聖隊伍的最前面,因為仁波切,所以大昭寺的法師特別把佛龕的門打開。
那一刻,彷彿時光靜止,看著仁波切——他平常非常地威嚴,當然也非常地慈愛,居然如赤子般捧著哈達走到釋迦佛像前,他輕輕地把頭俯在釋迦佛的膝前,深深祈禱的身影,今天想來,歷歷在目,讓我的心靈震顫!
所以當時我也學著仁波切,把頭靠在釋迦佛的膝上祈求。那一刻彷彿萬籟俱寂,好像一個流浪的孩兒,靠在慈父的膝上。只有佛陀萬古的慈悲,充滿我的心,充滿著宇宙。雖然時間不長,但卻在記憶中永恆! [07′38″]
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感動的。
另外在拉薩也有看過松贊岡布王還有文成公主的塑像。可能去朝禮的人都會想要看一看文成公主的塑像,塑得像度母一樣,非常非常地莊嚴!
在很多很多西藏人的心中,文成公主像佛菩薩一樣,因為她把大量的佛法帶給了西藏。所以漢傳佛教,由我們美麗慈悲的唐朝公主帶到了藏地,有沒有覺得這是非常美好的佛教史上的佳話! [08′18″]
佛教的傳承源遠流長,它能夠綿延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還能聽到從那麼古老傳到現代的這個佛法傳承,很珍貴、也很稀有吧!所以你我共聚此時,聆聽這珍奇的時光,真的是非常地難能可貴!
請大家繼續聽。 [08′43″]
那麼,這個松贊岡布王不但振興了佛法,這個西藏的文字也是那個松贊岡布王時候建立起來的,他特別派一個大臣,到別的地方去,然後學好了帶回來。
最後呢,學的是印度,把印度那個母語,經過了他自己的認識以後,適應西藏,造了那個藏文。所以這個藏文雖然跟梵文是不一樣,但是脫胎於梵文,脫胎於梵文。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它翻譯過去,它有種種的方便。
譬如說,拿我們現在的語言來說,你這英文翻成功中文,跟英文翻成德文、法文不太一樣,他們西方語言轉變一下容易,因為他們語言相似,語言相似,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我們順便一提。 [09′46″]
在這一小段裡,我再提一個問題:松贊岡布王不但振興了佛法,而且西藏的文字是什麼時候建立的?也是那時候建立。那時候有一個大臣叫吞彌桑布札,對吧?非常有名的大臣,他創立了西藏的文字。
現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被翻譯成很多國的文字,我在很多年前就看過英文的、蒙文的、韓文的、日文的......很多國的文字都有《菩提道次第廣論》,所以它傳播得是滿廣泛的。 [10′28″]
在提到文字的部分,師父都很珍惜字紙,字紙是不亂丟的。為什麼呢?出於對文字的敬重。因為文字的來源也是非常地源遠流長,也是很不容易的傳承。
所以對於字紙,不是隨便寫完了就把它放在那兒,尤其是佛法字紙,都要非常非常恭敬地、好好地放在盒子裡,供在什麼地方。那麼對經典,就要更加好好地恭敬受持! [10′56″]
這裡邊談到藏文,大家都知道鳳山寺很多法師在學習藏文。很多年前,應該是二十多年前了吧!師父就請鳳山寺的法師們開始學習藏文。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基礎,才有今天的譯經事業,才能翻譯《四家合註》。
但是師父在讓我們學習藏文的時候,對於漢語的古文也非常非常地重視。師父認為用漢語來傳播佛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寺院的僧人也一定要把漢語學好,而且這是母語,要非常非常地熟練。
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很感恩師父對於建立教法這樣的一個遠見。二十年前學了藏文到現在,我們寺院的很多法師啊,比如說他們可以看藏文的《金鬘論》、看藏文的原典......很多註釋都可以看藏文的原典。
這個在二十年前,到鳳山寺出家的法師是不能想像的;但是二十年之後的鳳山寺,走進一班你就看到大家都捧著藏文書看,幾乎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 [12′06″]
所以,熟悉一個語言、沿著這個語言理解佛法,這樣的深度和精確度,實際上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寺院的很多法師也都非常非常地努力,希望藉借著自己的努力,能把宗大師的教法更廣泛、更深刻地用漢文自利利他吧,傳遞給很多很多對宗大師教法很有信心的,乃至世界各地用各種語系的人們。
因為現在僧團裡有法師用英文講法,然後現在應該也有法文、有韓文,可能以後還有很多的不同的語言。所以說很高興有這麼多的語言形式,讓擁有各種語言形式的人們都能夠接觸到佛法,都能夠去學習如何離苦、如何得樂。所以也感謝佛陀的恩德,感謝先輩祖師他們深深的恩德!
- 0007 - |
2. 上師講這一段是要讓我們也生起酸楚的感覺嗎?不管是或不是,為什麼?
3. 師父所介紹的這幅歷史畫卷為什麼很「恢宏」?又為什麼「沉重」?什麼是裡面「非常非常炫麗的色彩」?
4. 上師為什麼要講去拉薩朝拜釋迦佛像的故事?
5. 看到仁波切祈禱的身影,上師為什麼會心靈震顫呢?
6. 上師在這裡說文字和語言值得我們珍惜的理由是什麼,衹是因為它源遠流長嗎?衹是因為它非常不容易嗎?
7. 我們如何尊重和珍惜文字的傳承呢?
✨一定要知道的事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