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264





【講次 0264  (2020/10/08 ~ 10/1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音檔 4B 21:58 ~ 23:15
廣論段落 P3-L5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 今初
手抄頁/行 第1冊 P125-L1 ~ P125-LL4 ( 2016 南普陀版:P125-L2 ~ P125-LL3 )
手抄段落 所以大師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第六頁上面是利他。


好!下面我們接著聽。

  所以大師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由於這個次第很明白、很清楚,所以他絕對不會說:「啊,這個出離心是小乘的,所以小乘戒不管。」你看,他對小乘戒守得這麼嚴密啊,那一點都不能錯!然後在這個上面才能夠建立菩薩戒,然後再,密乘更是如此。

現在是更糟糕了,很多人學大乘的,哎呀,我是個大乘的,小乘不要;學密乘更是糟糕了,反正是密乘最好,又可以吃酒,又可以吃肉,又可以結婚,說起來最高的。唉,真正的教法哪裡是這個樣的! [00′40″]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有一方面固然自利很重要,一方面萬一有人弄錯了,你認識了這個,你去衡量的話,大概也不會走上錯路去,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方面固然是說明造者殊勝,讓我們曉得怎麼去找善知識,一方面從這個例子當中,也讓我們明確地認識,不要被眼前莫名其妙的這種事情所騙。那麼這個是自利,下面呢,在第六頁上面是利他。 [01′24″]



  好!那我提一個問題,師父說:「不要被眼前莫名其妙的這種事情所騙」,這個莫名其妙的事情所騙是指什麼呢?這裡邊有舉例子嗎?有,是吧?你們的答案是什麼?「莫名其妙」的這一點,應該主要是指對戒律的看法,比如說他認為這個出離心是小乘的,所以小乘戒不管,他自詡為學大乘的,對不對?但是阿底峽尊者的示現不是這樣的,他對小乘戒守得是非常非常地嚴密,對吧?一點都不能錯。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菩薩戒,然後才密乘戒。這裡邊莫名其妙的事情就是那種看法,說:密乘好啊,又吃酒、又吃肉這種看法。師父說:真正的教法哪有這個樣子的!對於密法不要持這樣的看法。 [02′27″]


  大家都知道密法是在出離心、菩提心的基礎上,還要學習空性,所以密乘戒是要求地非常非常嚴格、越來越精細的,不是到上面反而拋棄戒律,不是這樣的!所以這個「莫名其妙的事情」,我們在這裡邊可以理解為對於戒律胡亂地解釋,還有那種沒有在持戒的行為,就是莫名其妙。 [02′51″]


  這裡邊有告訴我們:修學佛法尋覓善知識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善知識最基本的一個德相,就是他對戒律的持守,那是最基本的德相。因為戒律是軌成出離之道,我們才能夠學到律己呀!戒律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律己,然後降伏煩惱得到清涼啊!如果連這個基本功都沒有的話,我們靠近他是不會得到利益的。那我們尋覓善知識有什麼範本可以依靠嗎?其實就像阿底峽尊者示現的這樣。 [03′24″]


  所以我們對於那些莫名其妙的這種現象,至少內心裡可以有個正確的認知——對戒律這樣的態度是錯的,我們也不會去走這樣的路。看到有這樣的人,我們也知道心裡有個正確的看法,就是不隨逐。也可能還可以幫忙一下,比如說讓他學一下道次第,學了之後就不會有這樣的看法了。 [03′47″]


  所以師父給我們介紹《阿底峽尊者傳》,就用這麼短的時間強調戒律的重要性——從阿底峽尊者的示現,到我們學佛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學會拿這個佛法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來律己,先淨化自己。

請問什麼叫淨化自己呢?淨化什麼?淨化煩惱,也包括淨化我們一直要管別人的這種習慣,對不對?一直上手就要說別人,什麼事都要說別人、批評別人。而說別人的時候很少是懷著慈悲心,多半都是懷著瞋心、慢心、很多各式各樣的心,總之可能很少相順於慈悲心的。 [04′35″]


  這樣負面的、觀過的,甚至造很強烈的瞋心的業,我們去說別人其實對自他都完全沒有好處,會造墮落的業。所以師父再再地提醒我們:當我們學習了佛法,千萬注意到腳下的路,腳下的路要走得踏實!這個踏實的路,一定是拿佛法的標準來律己的。

那你說:律己的話怎麼幫人呢?其實這一群人中如果大家都律己的話,是不太會有大的問題的,就怕有人不拿標準律己,老去說別人,以法繩人,這樣的話就會有矛盾產生。 [05′16″]


  所以師父為什麼說:「諍論、鬥諍堅固」呢?就是這個佛法沒有拿來淨化自己,你說我、我說你,大家就亂了。如果都拿來淨化自己的話,和合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遇到問題了我們總會去尋找:啊!可能是我哪裡哪裡有些問題。一旦變成這麼謙虛柔和的態度,人們也不容易鬥諍堅固。 [05′42″]


  師父在《廣論》裡——現在是講《阿底峽尊者傳》——在字裡行間都是在規勸我們要改掉老是看別人、說別人這樣一個習慣。這樣的習慣對於一個凡夫來說、對一個初業行者來說不是好習慣,會讓我們造很多墮落的業,因為看出去的世界實在是太糟了!沒有一雙會尋找美的眼睛,看到的都是醜陋的,都是不如自己的,甚至是恐怖的,看不到美好的東西! [06′21″]


  那如何能夠看到美好的東西呢?要先把這種一直在看外面的目光,先移回來注視自己在說什麼、自己在想什麼。甚至看一看自己的表情,知道自己常常皺眉嗎?知道自己跟別人說話常常聲音太大,或者對別人講話不是很客氣嗎?知道自己說話很失禮嗎?沒有尊重別人嗎?這些都要自己看了自己才知道,不然也不知道。

因為我們這一輩子最大的陌生人就是自己了,眼睛長在外面、嘴一輩子都說別人,沒法跟真實的自己相遇。所以學佛最起碼的一個要求,就是要學會習慣性地看自己,就是所謂的「活在當下」,誰的當下啊?自己的身、語、意正在造什麼業自己要知道。 [07′20″]



- 264 -

⒈對於可以正確認識到不尊重戒律、自己還自以為在修大乘甚至是密法的行為是「莫名其妙」的,您有什麼感覺?

⒉您會希望自己善知識擁有持戒的功德吧?為什麼呢?

⒊為什麼「律己」的修行之路就是踏實,而反過來就是浮飄的呢?

⒋為什麼反觀自己是看到美好事物的第一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