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253





【講次 0253  (2020/08/31 ~ 09/0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圓滿種中受生事理
【音檔 4B 02:56 ~ 05:09
【廣論段落 P2-LL1 ~ P2-LL1 其殊勝分三……得已於教所作事業。 今初
【手抄頁/行 第1冊 P114-LL3 ~ P115-LL3 ( 2016 南普陀版:P114-LL4 ~ P115-LL3 )
【手抄段落 所以圓滿的教法……這兩位尊者的景仰。

我們現在接著往下聽。


  所以圓滿的教法他一定有這樣的一個圓滿,所以這個圓滿的話,從他自己的家屬出身開始,他的出身這樣,所以呢福德圓滿,表示他的。第二個呢,要他智慧圓滿,世俗的智慧圓滿,然後呢,世俗的智慧、出世的智慧圓滿,出世的智慧包括出家了。出了家以後呢,理論上面說教、證,佛法主要的兩樣東西。

教就講那個道理,告訴你為什麼要修行,修行些什麼,如何修行;你懂得了照著去修行,現證,所以教、證二量。那麼這個是屬於自利方面,了解了還要利人方面。所以真正圓滿的教法必定從這三個方面,這是我們了解的。所以這一方面我解釋一下,至於這個文本身,那比較容易懂,我就不詳細解釋了,不詳細解釋了,所以這個文你們自己得好好地看一遍。 [01′05″]

  還有,如果說大家對阿底峽尊者真正地歡喜的話,我介紹你們一本書——《阿底峽尊者傳》,這個佛教書局有。其實真正要看起來的話,還有一本書《宗喀巴大師傳》,現在佛教書局已經出了一本《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那是用白話寫的宗喀巴大師的傳。

因為真正造本論的這個造者是宗喀巴大師,你能夠把《阿底峽尊者傳》跟《宗喀巴大師傳》,兩個都看一看,那時你才曉得:啊,這個造者的殊勝真是不得了啊!所以他們兩位,一個印度,一個在西藏,都被當時,而且後來幾百年當中,都稱他為「第二能仁」,說:「啊,那是佛再來,實實在在的佛再來!」詳細的內容我不講了,不過有一點我可以在這地方說明一下,啟發我們對這兩位尊者的景仰。 [02′19″]



  接下來這一段說:「圓滿的教法他一定有這樣的一個圓滿」——福德的圓滿、智慧的圓滿;智慧的圓滿包括世俗的智慧、出世的智慧圓滿。然後在這個地方提到教、證法。注意!我提問題了:「教」講了哪個道理呢?你們有看書吧!可以回答一下。第一個是什麼呀?「告訴你為什麼要修行。」那麼接著是什麼?「修行些什麼,如何修行。」懂得了之後要做什麼呢?「照著去修行。

所以是幾個呀?一連串的修行,第一個:「為什麼要修行?」哪裡告訴我們的?教理。「修行什麼?」誰告訴我們的?教理。「如何修行?」教理告訴我們。「懂得了照著去修行」,還是要教理告訴我們!現在又說了一遍:教、證二量就屬於自利方面;了解了之後,還要從利他的角度再學習。 [03′42″]


  所以在這個地方,大家會認為師父擴展我們的視野的部分又是哪些教誨呢?那為什麼要學教理?比如說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教理就告訴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修行?那修行到底有些什麼內容呀?這些內容。那怎麼樣修行呢?這三部曲。接下來,懂了之後就要去修行。

所以他是一個人從最初懵懂地對佛法的一個喜好到成為功夫非常非常扎實的、精湛的這樣一個大乘行者,他要經過教正法和證正法的淬鍊,反覆地讓自身的利益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會有本事去饒益他人。 [04′34″]


  所以它是貨真價實的一個功德的修鍊。這個功德不是憑空而至的,而是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從教理的學習到證得這個教理的證德的部分,反覆、反覆地去磨練自己的心,經過很長時間的累積資糧才能夠達到的。所以真的要從內心深處禮敬這些經過了長劫修行來利益我們的師長們。 [05′13″]



- 253 -

1.上師說了哪些必須聞思教理的理由?

2.為什麼列出了這些過程可以告訴我們「這個功德不是憑空而至的 」

3.您心中會覺得得到這些功德很容易嗎?為什麼上師要破除這個宗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