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252




【講次 0252  (2020/08/27 ~ 08/3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圓滿種中受生事理
【標題 用教證二法,完成最深刻的自利
【音檔 4B 00:00 ~ 4B 02:56
【廣論段落 P2-LL1 ~ P2-LL1 其殊勝分三……得已於教所作事業。 今初
【手抄頁/行 第1冊 P113-L1 ~ P114-LL4 ( 2016 南普陀版:P113-L1 ~ P114-LL5 )
【手抄段落 其殊勝分三……這也不是我們這裡談的。


  在介紹科判的這一段,師父說家世是第一個。第二個是他自己所獲得的功德,師父在這裡邊說自利。這個自利的部分,不用想成是完全的自利,有的是為了利他的自利,比如說你如果想救一個人的話,先學會游泳還是必要的。你說這游泳是自利嗎?當然掉進水裡之後你自己可以游出來,但是看到有其他人的時候,你也可以幫忙他們。 [00′31″]


  那麼問題不是說是不是「完全的自利」,接著想一想師父怎麼講的。說自利又分兩個部分,記得是哪兩個部分嗎?教正法和證正法——師父說現證的以及教理方面的。諸位聽到這一段,或者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在想什麼?學尊者的傳記,就是為了啟發我們對於上師三寶的信心,然後可以改變我們生命中的不圓滿和痛苦。那麼此處出現了「其身獲得功德事理」的自利,自利的角度,師父說從教、證兩個方面。

我想問大家:如果我們想為自己做點什麼事的話,我們會做什麼呢?給自己泡一杯茶慰勞一下自己、讓自己去旅行、去把掙來的錢花掉,還有做一些什麼覺得好像對自己挺好、挺滿足那樣的事情,應該會列一堆吧!就叫「享受」——愉悅感——對吧?我們會做一些這樣的事情,覺得這是對自己有利的,是不是這樣?我們大概就這樣照顧自己。 [01′48″]


  但是在此處師父說:教正法是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證正法也是對自己最好的,自利不就是這樣嗎?最佳利益自己的方式。這個和我們平常的概念區分應該是很大的,儘管我們修行很多年了,但是提到照顧自己,我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照顧自己呢?會想到最美的自利是教正法的圓滿和證正法的圓滿嗎?這兩個字突然在這一段中跳出來的時候,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被嚇到?我們幾曾想過用教理完成對自我的最佳保護,用證正法完成對我活這一生的最佳獎賞?可是此處卻赫然地寫著「教正法、證正法」! [02′43″]


  那麼從法的定義上來看——法性悲憫,具有從惡業中救護、從煩惱中救護、從痛苦中救護這樣的功能。那麼看一看我們在世間做種種、種種的事情,還不是讓自己從苦一點的、不那麼悅意的地方到更悅意的地方。可是我們能把自己的苦樂和教正法用一條最短的線連起來嗎?說:「請你休息一下吧!」我們有想過在正法中休息嗎?讓我在我法二執中焦灼和翻滾的這個心放在一個正理觀察的空地上,我們就可以休息。有聽清我講的嗎? [03′30″]


  用教正法和證正法利益自己——利益自己包括保護自己,當自己憂慮的時候讓自己不憂慮等等、等等,把我們的心從負有缺憾的種種現狀中救護出來。而且師父輕描淡寫地,像白雲出岫一般流暢地講出了這句話,可是在我心裡引起了雷鳴般的作用:哦!原來教正法和證正法是最佳自利的一個方式。 [04′04″]


  所以看到此處的時候,大家是否可以靜下來想一想:我們這一生做的最想要利益自己的事情,離師父的這一句話隔多遠呢?我們是否會在這一句話上讓自己徹底地醒覺一下——教正法和證正法可以完成對我自己生命最深刻的、最悠遠的、最究竟的利益嗎? [04′35″]


  如果說:啊!那暫且成立這樣是對的。那麼在我們學習教理的時候,多少都覺得心裡會有一個疑惑:「這是在修行嗎?這是在離苦得樂嗎?」當我們在聽聞佛法的時候,當我們在背書的時候,當我們在辯論的時候,當我們在廣論班裡跟別人研討《廣論》的時候,我們是否會直接感受到:其實這就是對我生命的最佳利益,我就在用最佳的方式利益自己——圓滿自利,走在最正確的利益自己的路上? [05′10″]


  還是我們都有些許的疑惑:我天天聽法這是修行嗎?是不是我得去真正地修行——盤腿坐在那兒念儀軌?或者說打坐才是修行?好像對教正法的聞思就不是修行,不是能夠利益我的生命的。我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一些念頭存在著,是否是這樣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祖師大德為什麼一定要教誡我們深刻地、認真地學習教理?教理到底跟離苦得樂有什麼關係?指示了我內心怎樣的方向?我真的需要上來就學教理嗎?這些問題大家可以好好地問一下自己。 [06′03″]


  還有學了這麼多年的教理之後,有的人就說:「我煩惱有斷很多嗎?好像沒有實修。」但是在學《廣論》的時候,到底糾正了多少可怕的錯誤呢?我們就沒有去算了!比如說謗法罪,比如說不知道親近善知識的罪,還有親近善知識之後不如法的行為......,自己透過學《廣論》能夠取捨,能夠憶念三寶功德,知道大乘的法必須修菩提心,乃至要出輪迴必須修空性......,這些概念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之中幾乎是隨處可見的,好像走進了寶山一樣。

我們會覺得獲得這樣的見解是很自然的,因為這是《廣論》教的。可是如果沒有用這麼長的時間學習《廣論》的話,我們到哪兒去尋覓這樣圓滿的見解,用這個見解充盈我們的內心,從而避免走彎路呢?好像修行沒有所成的樣子,但是正知見聽了多少?正知見是什麼?正知見就是眼睛,眼睛是做什麼?就是看路的,會去看哪裡是沼澤不要走,哪裡是深淵不可以跳,然後走一個光明坦途。 [07′12″]


  那先長一雙眼睛重不重要呢?還是馬上開步走重要呢?如果如眼目般的教理是這麼重要的話,那麼為什麼它不是對我們生命的最佳饒益呢?為什麼不是對我們生命的最佳利益呢?所以就不用一邊學教理、一邊懷疑有沒有在修行了,問題是有沒有在認真學呀!我覺得學著、學著我們不要去懷疑自己這條路走得是錯的,一定要從聞、思、修,然後戒、定、慧,一點點地開始。

而這也是太多位的祖師為我們示現修行成功的一條——注意我下面那兩個字——捷徑!有些人認為學教理會浪費時間,但是不學教理浪費的時間可不是一劫,不知道是多少劫那樣算的。所以看到這裡的話,就了解到有教功德、有證功德,而證功德是由教功德來的,如果沒有教,是不會有證的。 [08′15″]


  我常常在師父的日記裡看到師父是多麼重視學教理,也看到師父在新版的《廣論》裡面講到:以前看祖師的故事就覺得很有趣,可是慢慢看著看著就覺得有很多修行的扼要在裡邊。如果認真地去閱讀的話,實在對自己的修行是一個最佳指導,全部都是用功訣竅!你看「圓滿種中受生」,放入了大乘修行者的這個因和果,時間拉到無限悠遠的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所以我們的相續會放在一個無限的時間軸上這樣去看、去安立因果。

那麼從個人所獲得的功德——功德是什麼?很多吧!比如說福報,還有智慧資糧等等這些——卻是從佛陀所宣講的教正法,和佛陀親證的證正法這兩點出發的。用現在的話來說:衡量我們的幸福指數。你有多幸福就看你教正法學多深、證正法證多深。你有多快樂是從這兩點直接出發的。 [09′28″]


  學阿底峽尊者傳的時候,剛剛這個科判,師父就把這麼珍貴的種子放在我們的內心,大家會不會覺得師父是一個大善巧者呢? [09′41″]



-252 -

⒈您原先對「自利」的理解是什麼?

⒉為什麼我們不會把兩種正法和「自利」掛鉤呢?

⒊您心中有覺得聞思不是修行的見解嗎?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⒋師父放在我們心中的「種子」是指什麼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