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216




【講次】 0216  (2020/04/23 ~ 04/26)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明當隨於何規
【音檔 新版 02 57:28 ~ 59:09
【廣論段落 P2-L8 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59-LL2 ~ P60-LL2
【手抄段落 今於此中……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


接著師父說含攝了之後,「那麼在這個地方多的有什麼?」就是「怎麼講、怎麼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連著兩個,凡是師父說到「非常、非常」兩個或者更多個的時候,我通常就在這個地方停下來。「怎麼講、怎麼聽這個道理非常重要!」

其實到現在為止也是這樣,大家每次聽之前有沒有作正式的發心啊?聽聞軌理有沒有憶念呢?因為聽聞軌理的那些修為沒有在自心經過紮實地修鍊修起來之前,都得要串習呀!因為不串習就忘了。 [00′40″]

  我們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多,如果到了聽法的時間沒有做好聽聞軌理,就等於這個程序是不對的。這個程序是不對的話,到時候就像師父常常用做飯的例子,做飯的程序不對的話,做出來東西就是沒法吃的。那我們聽聞佛法也要注意它的次第,和它井然有序的這個家風啊!如果每次都不注意聽聞軌理,那麼由於聽聞正法所得到利益那個部分就會受損,所以這個算帳是很清楚的!

就像如果一個醫生給病人作手術的話,那多少道程序?一條一條的,那一個都不能差的!就比如說洗手這件事是非常平常的,進手術室之前的醫生洗手那真是非常徹底的!然後多少種手術器具要什麼、要什麼、要什麼,那都不能缺的。因為觀待著一個人的生命和健康呀! [01′35″]

  那麼我們聽法也是為了法身慧命,所以聽的時候就老老實實地沿著聽聞軌理去串、去修;要去說法的話,也要按著講說軌理,完全放好自己的動機、清淨好自己的動機。不能是為了名聞、利養或者為了什麼,只能是為了能夠淨化自己的相續,為了這個法能夠淨化有情的相續、離苦得樂、為成就無上菩提這樣的目標。 [02′05″]

  所以,這裡邊的字句雖然是不多,但是一字千金哪!這個部分都是善知識非常、非常注重用心的部分。我們學的時候,如果也能夠用心體會的話,其實也就像跟在師父身邊一樣的,就像認真地去師父的小佛堂跟他請益,然後師父就是這樣講的。 [02′33″]

  「今於此中,應如後釋」,這一段師父在新版的《廣論》中也有一段,大家可以聽一聽。

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現在宗大師說,我現在這兩種當中,用的哪一個?用後者。表示他那個法,都是有他一定的傳承。 [02′57″]

  那麼然後呢,另外有一點意義我們也不妨說一下。前面是那蘭陀寺,這麼殊勝,那後來為什麼會慢慢地變,變到這個止迦摩囉室囉寺這樣起來呢?這也就是說,世間本來是無常相,還有呢,因緣一直這個會變化的。

所以,以前的人根性具足,因為根性具足條件都好,所以你簡單一點就可以了;後來的人條件差,這個簡單的不夠,所以要更確實的內容。因此在這個地方嘛,我們了解了以後,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

世尊說法沒有不好的,不同,只是根性不同而已,這種根性的人以這種方法、那種根性的人那種方法。然後呢,整個時代來說,向前跟世尊相應那種的條件好,所以不妨說得簡單;後來的人要同樣的內涵的話,就應該更多一點。這是我們附帶的,但是這個也並沒有一定的特徵。總之,從這個多方面去思惟觀察,我們能夠找到我們自己相應,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  [04′25″]

  好!在新版中,師父說:宗大師說,我現在這兩者當中用哪一個呢?用後者。表示那個法都是他有一定的傳承。說宗大師這樣的說法是有傳承的。還有另一點意義,師父說要說一下:「前面是那蘭陀寺,這麼殊勝,那後來為什麼會慢慢地變,變到止迦摩囉室囉寺這樣起來呢?」師父接著說:世間本是無常相,因緣一直都在變化的。所以,以前的人根性具足,根性條件都非常好,簡單地說一下就明白了;後來的人條件差,簡單的不夠,需要更多一點兒的內容。

那麼到底是哪一個好呢?師父的結論還是這樣的:世尊說法沒有不好的,不同,只是根性不同而已。這種根性的人就用這種法,那種根性的人就聽那種法。然後呢,整個時代向前就跟世尊相應的那個條件好,所以就簡單一點,然後向後就多一點。 [05′40″]

  在這個講完之後,師父說:「總之,從這個多方面去思惟觀察,我們能夠找到我們自己相應,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怕聽了法之後,我們就像在舊版講的那樣——妄判好惡,說:「啊!這個好、那個不好。」實際上,能夠找到自己相應的,從中受益,完成正法對自己相續的饒益,才是真正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傳承的根本原因。因為傳承就一直傳遞下去,才會饒益到慢慢的根機走上來的所有的有情,包括你我。 [06′26″]

  在這一段的解釋裡,師父還是跟前面舊版的是差不多的。在這裡邊有個無常的相,還有人的根性的轉變,這揭示出: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說:「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那我現在只有這樣的眼光啊,我不用現在眼光去辨別的話,好像也沒有什麼其他的眼光辨別,那怎麼辦呢?所以要親近善知識啊!要學習用清淨的、正確的抉擇慧去抉擇,不要妄加分別。取捨要正確,所以要聽聞正法、要親近善知識,正因為自己不行所以才要學。

因為這前面還有一句話說:「我們了解了以後,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所以前提是說:沒了解的時候,就會拿自己的目光;了解了之後,就會去找自己相應的,會對於正法普同恭敬、普同供養,用殷重的心來學習、來傳承。 [07′38″]

  師父在此處還是要教導我們,用一個樸實的、真正地拿法來饒益自己的心續,也令他人饒益的這樣清淨的動機來學習正法。不要上來挑毛病,這裡不行、哪裡不行,然後挑了一堆之後自己什麼也沒得到,可能還造一堆惡業。

那你說:「明辨取捨是挑毛病嗎?」跟這完全是不一樣!明辨取捨是透過辨析教理,讓自己的慧力越來越犀利。慧力變得越來越犀利,抉擇什麼呢?比如說抉擇教理呀!拿抉擇的教理再抉擇內心啊!最終要把我們生死中的自性執抉擇掉,然後達成無死的、清涼的那樣一個美妙的生命境界。而且在這之前要大乘發心! [08′34″]

  所以,師父還是在在處處提醒著我們要銘記傳承的正法它最實惠的作用,就是要令我的心續能夠得到正法的饒益。而且如果只發這樣的心,說正法只饒益我自己還是不夠的,要拿法來利益所有、所有的人。

那麼怎樣才能夠拿法利益所有、所有的人?一定要去希求遍智的果位!所以每每在聽師父的講述的時候,總被他的心意所感動,因為在字裡行間,都會讀到他小心地令我們的善根每一步、每一個念頭這樣地成長,應該說是悲心切切吧! [09′28″]

- 216 -
⒈我們真的會覺得沒有做好聽聞前行整個聽聞就糟蹋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

⒉我們「妄判好惡」的現行是什麼時候、怎麼出現的?

⒊我們為什麼一看到個什麼就要評價一番呢?

⒋如何操作「多方面思維觀察」?是要思維什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