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廣海明月]講次0190




【講次】 0190  (2020/01/23 ~ 01/2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音檔 新版 02 52:10 ~ 53:18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57-L1 ~ P57-L8
【手抄段落 所以說這個情況之下......那根據各派不同的傳承。

前幾天在讀《般若經》的時候,在卷第四百四十四〈第二分成辦品第四十八〉中間有一段,我給大家唸一下: [00′15″]

  復次,善現,有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雖於先世,得聞般若波羅蜜多,亦曾請問甚深義趣,或經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而不如說精進修行,今生人中,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設經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其心堅固,無能壞者,若離所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尋便退失、心生猶豫。何以故?善現,是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於先世得聞般若波羅蜜多,雖亦請問甚深意趣,而不如說精進修行,故於今生若遇善友慇懃勸勵,便樂聽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無善友慇懃勸勵,便於此經不樂聽受。彼於般若波羅蜜多,或時樂聞、或時不樂,或時堅固、或時退失,其心輕動進退非恆,猶如輕毛隨風飄轉。當知如是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發趣大乘經時未久,未多親近真善知識,未多供養諸佛世尊,未曾受持讀誦、書寫、思惟、演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02′11″]

  這一小段就是在解釋一種現象,我們只能就這個部分聽一下。說:為什麼聽完了經,書本一放下然後就馬上開始退失、心生疑惑了呢?佛說就是因為先世雖然聽聞般若波羅蜜多,也曾問它的甚深意趣,但是沒有如說精進修行,就是修行不精進哪!所以今生遇到了善友,一勸他,他就開始發力、開始努力聽;如果沒人勸的話,就於此經不樂受持,他就顯示為有時候很願意修行,有時候就不願意修行;有的時候非常非常堅固信心、很勇猛,有的時候就退失了。他的心輕動,進退非恆,是很容易變動的,就像羽毛一樣隨風飄轉。 [03′10″]

  注意哦!這是說住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哦!他剛趣向於大乘,時間不是很久;沒有多親近真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力度不夠;沒有多供養,供養佛世尊也不夠;尤其是未曾受持、讀誦、書寫、思惟、演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這些也沒有精進地修行。 [03′34″]

  這一段,再想一想剛才師父給我們講過的——所謂的「資糧不足」,就是如說修行要集資、淨懺。那麼集資、淨懺的部分,集資——比如說多供養三寶啊、多承事僧眾啊,多孝順父母親啊,這些都是集資糧的。如果沒有如說精進修行的話,我們就會出現在《般若經》裡講的這個症狀,一會兒精進、一會兒又忘了;有人一勸就發心,一會兒不勸就沒了。住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還有那樣的現象呢! [04′10″]

  可見師父在新版的《廣論》給我們講的「具善根」的這個善根,是包含著要精進地積累資糧、淨除業障。這裡邊尤其是說具善者要把那善根培越來越深、越來越深,要怎樣才能夠讓自己的精進恒常,不會沒人勸你就懈怠了、有人勸你就精進。從內心裡真摯地、恒常地變成他自己的一個習慣,就是精進成為一種習慣了。當這種習慣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大家要努力! [04′49″]

  所以師父就是凡事都認真、凡事都努力,不肯放過任何一件事他對自心的觀察和調整,完全顯示了精進的內涵,始終如一這樣的一個內涵。能遇到這樣的善知識實在是太幸運了!能遇到《廣論》。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好好地學習。另外也不要忘了常誦《般若經》,因為師父每日必誦《般若經》,從未間斷過,除非是病在床上起不來了,他一定會誦的!宗大師也是這樣的。所以大家也要堅持讀誦《般若》!堅持書寫、思惟、演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05′37″]

- 190 -
1.您覺得為什麼上師要在全廣的開示裡加進這個講《般若經》的段落呢?

2.您覺得您有沒有「出現在《般若經》裡講的這個症狀」呢?

3.您會希望精進「從內心裡真摯地、恒常地變成自己的一個習慣」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