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老師。全球廣論]講次0049

真如老師  全球廣論 II



【講次】 0049  (2018/09/17 ~ 09/1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論前皈敬
【音檔 2A 07:13 ~ 08:16
【廣論段落 P1-L1 ~ P1-L2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敬禮尊重妙音
【手抄頁/行 1冊 P38-L7 ~ P38-L11 ( 2016 南普陀版:1冊 P38-L7 ~ P38-L12 )
【手抄段落 那麼裡面歸敬的內容呢……順著次序來,第一個

那在「敬禮尊重妙音」前面,有一個「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它翻過來就是「敬禮尊重妙音」。在仁波切的《四家合註入門》裡邊,第五十一頁有講到:「廓喀耶」的「耶」是什麼?就是「所為格」的意思,所為格是藏文語法的一種用法。

這裡要表達什麼所為呢?說:「我們禮敬的目的,就是為了止息自己心中的一切煩惱,領納上師及殊勝天尊的加持,以及能夠易於究竟通達論義。由於這些目的,所以禮敬勝天尊。」 [00′49″]

所以在這裡又再次提到了「禮敬的目的」,就是師父說:「我們的歸趣」,這講的是一樣的。說:「就是為了止息自己心中的一切煩惱」,如果煩惱是一場風暴、一場沙塵暴的話,那麼就提到了「止息」,為了止息它。為了這個目的,「領納上師及殊勝天尊的加持」。

還有為了「能夠易於」,「易於」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容易;容易地「究竟通達論義」,就是從學者的角度究竟地通達論義。

注意哦!這裡邊最吸引我們的應該是那個容易的「易」字,因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還是很難了解我們所學經典的意思,如果得到了上師本尊的加持,能夠容易地、究竟地通達論義的話,那應該是非常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非常非常希望我們透過內心對佛菩薩虔誠地祈求,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目的。 [02′07″]

然後在《四家合註入門》這裡邊,也是五十一頁,你們現在都有書了吧!可以拿來看一看。仁波切講到:「這裡有一處巴梭法王的箋註。」然後說:「『此為頂禮殊勝天或根本上師怙主妙音』,就是頂禮殊勝天尊根本上師文殊怙主。」然後說:「巴梭法王的箋還沒有結束。『如至尊云:「由師恩德得見時。」』這是宗大師的話。話中所指的上師是誰呢?就是文殊怙主。」

我們讀過《廣傳》,都知道宗大師常常祈求文殊菩薩。「由於文殊怙主的恩德,使我見到一切法的內涵」——這是宗大師在《緣起贊》裡寫的——所以接下來才說:「故向功德尊勝之上師及妙音致敬。」 [03′09″]

「由於文殊怙主的恩德,使我見到一切法的內涵」,見到一切法的內涵,就不會再顛倒地執取兩種分別的執著,讓一切還歸到真理本身,而不再有種種染雜。這個時候喧囂得像我們所害怕的輪迴的沙塵暴等等,就真的會止息下來了。止息了什麼呢?止息了苦因和苦果的無窮次的輪轉。

那麼讓我們內心從種種痛苦的繫縛中、從種種痛苦的追逐中能夠解脫出來、能夠停頓下來的,那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個最重要的人,就是上師!因為這樣的緣故,他是「功德尊勝」——這是上師的意思——因為這樣的緣故,讓我見到了一切法的內涵,所以才向功德尊勝的上師文殊,就是妙音來致敬。 [04′23″]

所以,我們在這一小段可以看到傳承,就是講論的善知識們、寫論的佛菩薩們,都是依照著這樣的傳承禮敬佛菩薩。那麼對我們學的人來說,是不是也要依著這樣的傳承會比較吉祥呢?那一定是的!所以在研討之前呢,也希望大家能有一個殷重的祈求。 [04′54″]

比如說現在學《攝類學》了,大家都知道《攝類學》不是很好學,當初我們滿懷熱情地開始學,學了之後發現不是很懂。那麼法師們,尤其是我們寺院第一班的法師們,應該說他們已經跨越了這一關吧!他們也是從「是顏色都是紅色嗎」開始,就辯這樣的題,後來慢慢辯到可以讓你承認「是顏色都是紅色」。

那麼怎樣在辯論場上被對手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還能突然產生閃電般的跳躍的思路呢?其實都離不開向善知識、向佛菩薩祈求。 [05′42″]

所以對於我們一心追求智慧的修行者來說,祈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或者說是一個非常必要的習慣,我們必須常常習慣向佛菩薩祈求、向善知識祈求。

祈求的時候,可以讓我們暫時捨棄對一些事相上的成敗和眼前利益的過分錙銖必較,讓我們的心突然開始融入到一種非常深邃的、廣闊的生命視野之中,可以看到非常遼遠的目標。 [06′20″]

我們此時所做的事情,當然都希望它能夠在事相上也成功,但是萬一在事相上沒成功的時候,我們是不能輸掉內心的。怎樣才能不輸掉內心呢?就是無論何種境界現前,必須保證我們內心去造集善業,就像寂天菩薩說的:「佛子雖逢難,善增罪不生。」那麼在一切惡趣、諸有和煩惱中,能夠救護我們的論典的這個功德,也是透過善知識的宣說,使我們能夠了解這樣的功德,能夠去成就這樣的功德。

所以如果能夠養成常常向佛菩薩祈求的這樣一個習慣,我覺得是非常美好的。如果你已經養成了,那就繼續增廣它吧!如果你還沒有養成習慣,就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己吧!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善妙的習氣,非常值得我們花時間、花心力去養成這個習慣。 [07′31″]

所以我們知道祈求對我們生命是何等重要,也是透過學習論典、透過善知識講,才能夠了解到的;一切的美好,都源於我們有善知識的攝受和慈悲的引領。

學到此處,會不會覺得:雖然生死輪迴的痛苦是很強烈的,但是佛菩薩、善知識的心——利益我們的心,可能強過它百千萬倍;一旦我們透過千百次的修煉、無窮次的修煉,淬煉自己的信心,堅定地在內心中去皈依、去禮敬佛菩薩的話,我們的生命肯定會一天比一天變得更美好的。

為什麼?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出在內心啊,改變內心就可以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快捷的方法,就是祈求佛菩薩! [08′39″]

- 049 -
1.請問上師在這裡講了幾個禮敬的目的?

2.我們會認為「容易地、究竟地通達論義」是「非常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嗎?為什麼?如果平常我們不是時常研閱經論,為什麼會對這個目的有好樂心呢?

3.大師「向功德尊勝之上師及妙音致敬」的理由是什麼?

4.上師在那件事上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個最重要的人」?那件事情重要嗎?

5.我們禮敬上師跟上師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個最重要的人」有何關係?我們這麼作有何好處?

6.「辯論場上被對手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還能突然產生閃電般的跳躍的思路」這件事確實比較吸引我們了,但我們如何相信它「其實都離不開向善知識、向佛菩薩祈求。」呢?

7.祈求的模式是什麼?為什麼它會有「可以讓我們暫時捨棄對一些事相上的成敗和眼前利益的過分錙銖必較,讓我們的心突然開始融入到一種非常深邃的、廣闊的生命視野之中,可以看到非常遼遠的目標」的效果?

8.為什麼「事相上沒成功的時候,我們是不能輸掉內心的」?「輸掉內心」對事情影響又不大,別人也不一定知道不是嗎?

9.「不能輸掉內心」和祈求二事有何關係? 

留言